臺灣淡江大學經濟係副教授林金源(中評社 倪鴻祥攝)
兩岸簽訂服務貿協議引發綠營的不斷質疑。臺灣淡江大學經濟係副教授林金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馬英九應多講“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儘速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撤除非經濟因素之障礙,才能順利化解長期經濟停滯問題,調整經濟結構,為臺灣找到出口。
林金源,美國南加大經濟學博士,長期專研經濟發展、所得分配以及中國政治經濟史,熟知兩岸政經環境遷變與發展。
林金源表示,兩岸的政治與經貿其實是不能切割的,臺灣現在經濟起不來,投資負成長,企業廠商的機具設備很久沒汰舊換新,主要原因在於非經濟因素嚴重影響經濟;非經濟因素與兩岸的互動有關;必需先撤除非經濟因素之障礙,才能順利化解長期經濟停滯問題,調整經濟結構,為臺灣找到出口。
他指出,企業家投資、設廠、買機器都是看20、30年,如果一天到晚吵來吵去,企業家覺得不穩定,就會到中國大陸或其他地方投資設廠;如果要發展臺灣的經濟、增加投資,穩定民心,最好當然是簽兩岸和平協議,但馬英九一定會敷衍,認為一沒急迫性、二是民眾反對,可是臺灣的經濟遲滯已經很久了,以前是亞洲四小龍頭,現在卻是落後於韓國,所以當然急迫,馬是在掩耳盜鈴,淡化問題。
他説,韓國總統樸槿惠的大陸訪問團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樸槿惠用中文演説,可見她有多大的企圖心想與中國大陸往來、打入大陸的市場,那是臺灣最大的競爭對手,她以積極的態度去大陸,而臺灣還在猶抱琵琶半遮面,所以看了很著急,臺灣這麼綁手綁腳的。
他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只是兩岸ECFA大架構下的一塊,而且狀況與ECFA相同,會吵並不意外,吵一吵就會定下來;服貿協議一定有些部門會得到好處,有些部門會受傷害,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因為這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政府要做好對受傷害的産業的補救措施。兩岸的國情、社會結構、市場規模都不同,大陸開放給臺灣的幅度確實比臺灣給大陸的更大、更多,當然應該支援;反過來説,如果是與新加坡、美國簽服務貿易協議,臺灣不但不會反對,還放鞭炮認為是好事。
林金源表示,國民黨有行政權,在“立法院”席次過半,根本是完全執政,但國民黨已經沒有靈魂,沒有中心思想與遠大目標,所以沒去捍衛價值,只要綠營一喊就跟著回頭一起喊,一起搞本土愛臺灣,但這怎麼可能比得過綠營?兩岸間交往的種種,第一印象對民眾最有影響力,如果第一印象就是一堆錯誤、負面資訊,要再改變民眾的印象就不好改了。
他指出,以前臺灣經濟起飛有大方向、大戰略,當時美國支援臺灣成長。大陸經濟仍在摸索,兩岸各自發展,沒有干擾;現在大陸崛起後引發磁吸效應,美國國力也在衰退,不能像以前一樣支援臺灣,可是臺灣有很多政治、歷史上的因素,要不要靠近大陸猶豫不決,政治想遠離大陸,經濟卻離不開大陸,兩者互相拉扯就出現分裂,一般民眾只能感覺到氛圍是臺灣沒有方向感,茫茫然不確定,當然影響投資、整個經濟佈局。
他説,兩岸講維持現狀其實是迷思,臺灣只有兩條路,不是統就是獨,兩岸的政治、經濟、國際地位此消彼長,現狀從沒維持過,現在説永遠保持現狀就是“獨立”,大陸會同意嗎?現在是中美較勁,若日後中國國力夠強,讓美國不敢再支援臺灣,臺灣就非回歸不可,但很多臺灣人看不清這一點。
林金源表示,兩岸會有分離意識,是因為有很多錯誤的歷史恩怨沒解,要讓臺灣願意統,歷史的恩怨要講清楚,國民黨過去不對的作為,要誠心認錯、道歉,才有辦法提出向前邁進的主張,要多講做中國人的驕傲,馬英九應多講“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因為做臺灣人與做中國人並不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