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嶽:蕭萬長博鰲行 築建兩岸黃金接軌期

時間:2008-04-09 10:43   來源:

  臺灣準“副總統”蕭萬長確定參加4月11日起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引發不同意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嶽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表示,臺灣應從四大面向務實、理性看待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把握新當局“520”就任前的“黃金接軌機遇期”,在新舊政權交接的過渡時間奠定兩岸政策與互動交流的良好基礎,博鰲論壇是一個暖身的契機。

  身兼“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諮詢委員的張五嶽認為,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應從幾個方面向來觀察。

  張五嶽認為,蕭出席博論壇的一個觀察面向是,國民黨的新當局在“520”就職後,馬上要面對政見兌現的問題,兩岸政策包括直航、包機、人民幣兌換等等,必須先有個暖身場合。

  他説,現在是新舊當局交接的過渡期,民進黨處於不能有所作為、也無法做出重大協商的“看守期”,而新當局未就任、沒有公權力,更不能有所作為。利用“520”上路前,參加博鰲論壇意在和緩兩岸關係,促進彼此的瞭解,這也是兩岸“黃金接軌機遇期”,博鰲論壇成為重要渠道。

  另一個層面是臺灣內部問題。博鰲論壇以非官方、非營利性、做為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平臺,相較于國共論壇的政黨交流,較無爭議性。

  最後一個層面是經濟問題。馬蕭以760多萬票超高票當選,很重要因素是臺灣人民對經濟衰退累積的不滿,面對民眾的高度期待,人民給新當局經濟復蘇的容忍期限不會太長;然而,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愈來愈巨大,新當局的挑戰十分巨大。

  張五嶽説,做為新當局“經濟政策總設計師”的蕭萬長,了解臺灣的經濟在短期內復蘇、恢復榮景困難度很高,沒有經濟特效藥,兩岸經貿政策的政策兌現相形重要。

  他認為,縱使“胡蕭會”在博鰲論壇登場,有無法就實質性、事務性議題多加討論,但是,蕭萬長以準“副總統”身分與中國大陸領導人有碰面機會的話,對改善兩岸緊繃的政治氛圍有積極作用。

  馬蕭是臺灣人民選出來的,有700多萬人的高度期許,也有540多萬人的高度注目。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張五嶽認為,過往制約兩岸發展的兩大重要因素,一是兩岸關係不明朗,但一心欲“獨”的陳水扁下臺後,這個無意義的極端議題會慢慢淡化,兩岸關係也將趨於緩和;二是臺灣內部政黨惡鬥,企業家出走導致資本外流,八年已流出新台幣2400億元資本,隨著臺灣政治逐漸安定下來,資金回流臺灣應可期待。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