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賺錢,不能只看“門票經濟”

時間:2015-09-24 14:25   來源:台灣網

  昨天,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部署加強中秋國慶期間市場價格監管工作。今年中秋國慶節期間,將依法查處旅遊餐飲場所不明碼標價、景區變相提高門票價格等價格違法行為。(9月22日人民網)

  隨著旅遊旺季的臨近,景區門票價格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7地近20家景區紛紛表示漲價。其中不乏公開違規漲價,有景區為了規避監管則實行“打包加價”。

  目前國內旅遊産業過度依賴“門票經濟”的現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旅遊産品單一,門票成為旅遊剛性收入的“主力軍”。比如,全國各地景區內所謂的“地方特色”紀念品往往千篇一律,而且品質粗糙,有新意的東西少,遊客可互動參與的項目匱乏,購物、娛樂等附加消費所佔比重低,地方政府和景區主要依賴門票過活。而單方面抬高景區門票價格或捆綁式的強制消費,直接受到傷害的固然是遊客,問題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嘆“玩不起”的同時,景區必將也會面臨遊客銳減的考驗,最終,恐怕景區也會“傷不起”。

  筆者認為,要改變“門票經濟”依賴症,政府部門應改變向“錢”看的慣性思維,不再把景區打造為所在地政府的“搖錢樹”。其實,“門票經濟”並非一定要成為旅遊城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旅遊消費不能漠視相關産業消費要素的整合,如果能用公平合理的門票價格抑或免費觀光招徠留住遊客,必將拉動起吃、行、住、購、娛等多方面的連帶消費,從而彰顯出“多贏”的綜合效益。政府再從增長的經營稅費中撥款反哺景區門票收入上的不足,將有利於營造健康、可持續的旅遊經濟發展環境。

  門票價格高低不僅關係到旅遊業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是民生之大事,塑造好的旅遊環境,需要發掘景區內涵,發揮産業鏈長,強調市場和政府的關係,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引導景區由“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以此來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相統一。(台灣網網友:袁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