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歷史,昭示未來

時間:2015-09-03 15:48   來源:台灣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唯有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才能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克服艱難險阻、奮力砥礪前行,不斷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中國文明網)

  古話説:“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現實是歷史的繼續,歷史是現實的回望。身處世界格局風雲變幻、國內社會轉型加快的今天,要想從容應對複雜的局面,並做出明智的選擇,就必須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

  1945年9月3日,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的日子。以七七事變為起點,歷時八年;以九一八為起點,歷時十四年;上溯至甲午戰爭,則超過半個世紀!僅八年抗戰期間,就有3500萬同胞傷亡,以1945年貨幣折算,經濟損失5600余億美元。可以説,勝利果實是全民族用血淚和精魂凝鑄的。

  然而,要守住這份成果並非易事。出於眾所週知的原因,二戰勝利不久,日本極右勢力沉渣泛起,尤其世紀之交以來,政府要員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並大肆擴充軍備,公開擴軍備戰,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危及亞太和平穩定;從銀河號事件、炸館事件、撞機事件到臺海危機、南海爭端、釣魚島對峙,對手從顯到隱,卻從未遠離;而在國內,歷史虛無主義大行其道,一些專家學者打著“反思歷史”的旗號肆意歪曲歷史、污衊民族英雄,導致普通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無所適從。

  古人説:“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今天的種種,似乎都可以在歷史的某個角落裏找到映證,或者高度相似,或者前因後果。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避免一再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日本軍國主義侵佔中國的戰略步步得逞,不僅在於侵略者窮兇極惡,更在於當時的中國政治腐敗、民生凋敝,軍備廢弛、社會動蕩。

  隆重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就是要致敬歷史,揭露侵略者的戰爭罪行,悼念所有慘遭殺戮的同胞,悼念近代以來所有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就是警示當下,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奮發圖強、砥礪奮進,才能避免重復屈辱不堪的夢魘;就是要昭示未來,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刀俎之上任人宰割的羔羊;民族復興,仍然任重道遠。只有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行,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才能以東方巨龍的傲然身姿,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台灣網網友:周文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