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日常

時間:2015-09-01 15:37   來源:台灣網

  從9月1日起,熒屏將進入為期5天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集中宣傳展播周。一大批抗戰題材劇將在9月1日-9月5日的抗戰勝利紀念週期間進行集中播出,而整個9月,抗戰劇將成為熒屏的一大主流劇。受此影響,一大批娛樂類節目將暫停播出。

  雖然大批娛樂節目暫時停播,不過一些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而特別企劃的以及類似文藝、益智、生活服務類等欄目則繼續製作播出。像一年一度的央視“開學第一課”便並未受此影響。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英雄不朽”為主題,緊緊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4個篇章製作而成。上至九十多歲的抗戰老兵和老藝術家,下至十幾歲的少年兒童,通過講述一個個真實的英雄故事,一起來緬懷這段歷史。

  提起《開學第一課》,我覺得這檔節目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及時,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韓國提倡“愛國旗才是好孩子、會做人才懂愛國家”,在韓國,培養孩子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每個幼兒園的自覺行為。3月1日是韓國紀念“抗日三一運動”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挂國旗。那天,有一個韓國小姑娘看到別人家都挂上了國旗,惟獨自己家沒有挂,急得直哭。她對公寓警衛説:“我爸媽出去購物,忘了挂國旗,我個兒小,沒法把旗插上,請叔叔幫幫忙。”當警衛把旗插好後,小姑娘破涕為笑説:“幼兒園老師説了,愛國旗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們不能不讚嘆韓國在孩子做人和愛國的教育方面,做得很成功,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韓國幼兒的禮儀教育——尊老愛幼、尊師敬長等各種禮儀其實就是中國人自幼要接受的:“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雜細事宜”的童蒙教育,我們可以從《朱子童蒙須知》和《朱子治家格言》略見一斑。再者,韓國孩子的做人教育——“父母有命,俯首敬聽”、“愛民如子,為國盡忠”、“一杯之水,必分而飲”、“行必正直,言則信實”其實就是中國儒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八德教育。

  相較于韓國的孩子,中國的下一代,缺失的就是這種曾在中華大地上推行了五千年的教育,而這樣的教育要想恢復,就必是家長、教師先要以身作則,正己化人,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扎紮實實地做起,讓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日常。(台灣網網友:乙墨)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