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致力糧食安全需品牌加速

時間:2015-07-31 15:29   來源:台灣網

  糧食安全在世界各國都是頭等大事,特別是對於“用世界上十分之一土地養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來説,糧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習近平同志強調“碗裏一定要裝著自己生産的糧食”,提醒國人“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否則“遇到災荒,錢再多也沒用”。

  今年初,國家將馬鈴薯轉為主糧,小小的馬鈴薯開始了它的奇幻之旅,與國家的糧食戰略、與億萬百姓的餐桌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小麥、水稻、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顯示了這個大家庭當家人的理性和明智。

  另據媒體報道,7月28日,世界馬鈴薯大會在北京延慶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馬鈴薯領域的學術精英、産業精英和政府部門代表,就科技交流、商業合作、增加國際農産品供給、促進人類營養健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最大的亮點是如何有效推動馬鈴薯主食産品和産業開發。

  事實上,在我國馬鈴薯當作主糧食用的習慣由來已久,無論是在饑荒的年代,還是在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在民間馬鈴薯向來是最受歡迎的食材,而以甘肅平涼、定西等全國在內的諸多農村,長期以來馬鈴薯本身就是主糧的一份子,貫徹在農家的一日三餐當中,炒馬鈴薯絲,蒸馬鈴薯包子,馬鈴薯糊鍋,馬鈴薯菜疙瘩,以及蒸馬鈴薯,煮馬鈴薯,燒馬鈴薯等更是農家可口的家常便飯,是兒時我們對家常菜最為淳樸的記憶。同時,在上述地方馬鈴薯産業也被當地政府作為惠農項目予以重點扶持。

  筆者以為,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的國家戰略是非常及時的,充分發揮馬鈴薯巨大的增産潛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也充分挖掘馬鈴薯的全營養價值、讓已經吃飽基本吃好的中國人吃得更營養、更健康,同時,國家的推動將更有利於中國這個人口第一大國馬鈴薯産業的發展壯大。然而,縱觀當下馬鈴薯産業的發展,在馬鈴薯種植、加工生産方面提速頗快,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一批像山東的馬鈴薯大王梁希森,甘肅馬鈴薯水晶飴糖創始人崔曦方,陜西馬鈴薯姐姐馮小燕等一批致力於馬鈴薯産業的優秀企業家,但是在馬鈴薯食品領域的品牌方面與外資企業相比較,仍然存在很大的距離和不足,魚龍混雜的亂相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

  不可忽視的是,在全球103個種植馬鈴薯的國家中,中國馬鈴薯産業綜合排序93位,主要是種植水準低下、單産水準低、品質差,整體消費以鮮食和粗加工為主,而這一切的癥結在於缺少有實力的品牌。中國“馬鈴薯大王”梁希森曾説過,中國馬鈴薯産業要想改變落後局面,一定要走“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道路,惟有此,才能擺脫中國馬鈴薯産業長期落後的尷尬局面。這是我國馬鈴薯産業發展的方向所在,也是馬鈴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任重而道遠。(台灣網網友:馮文亮)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