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可成鴻鵠志 實幹方得好日子

時間:2015-07-01 17:53   來源:台灣網

  6月29日新華網、人民網刊載了《趕考路上奮鬥急——記河北省威縣縣委書記呂志成》的文章,記述了呂志成帶領一個平困縣邁向先進縣行列的事跡,講述了一個普通縣委書記的趕考之路。

  説起趕考,不由得讓人想起1949年3月的一天,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産黨中央機關從西柏坡出發趕往北京,路上,毛澤東愉快地對周恩來講:“我們今天去北京,就是進京趕考嘛!我們決不能當李自成,希望考個好成績”。説到趕考,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自己的趕考路上,只是有的人能夠一往無前,而有的人則很快就敗下陣來。一個學子的趕考就是要考上一所適合於自己的學校,而一個官員的趕考則要看他是不是能夠讓一方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而當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也就是其實現自己鴻鵠之志的時候。

  “讓貧困群眾擺脫貧困,同奔小康,這是我們的天職。”這是貧困縣的縣委書記呂志成的誓言,其實能夠立下豪邁誓言的人不少,但是能夠貫徹始終的人卻不多,而呂志成做到了,其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他的付出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考出了好成績。作為一個人民的幹部,需要的不僅僅是指點江山的大手筆,更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趕考永遠在路上,幹部永遠是學生,而群眾則永遠老師。

  趕考,首先是一個“趕”字,要只爭朝夕,不能錯過時代、歷史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搶抓機遇要立足實際,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著眼全局系統化謀劃。在威縣呂志成因地制宜而又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四個轉變”,最終實現了由貧困到先進的轉變。

  趕考,還要接受考官的考核,而這個考官就是人民群眾。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不能為了政績而亂上項目,最後留下一堆爛尾樓,相信考官是不會給這樣的學生以高分的。只有像呂志成一樣“説了就算、定了就幹”,不推諉責任,敢於承擔責任,才會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而這恰恰是所有優秀的縣委書記、人民滿意幹部的共同特徵。

  “趕考”是一種行動,“趕考”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它可以讓我們在空泛的言語中融入積極地動力,它可以讓我們萎靡的精神煥發鬥志。“趕考”不僅可以贏得群眾的尊重,更可以通過實幹為人民帶來可以感受到的好日子。(台灣網網友:于興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