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考生的“旗開得勝”在考場之外

時間:2015-06-08 20:00   來源:台灣網

  “大家讓一讓,讓這個孩子先進去。”6月7日高考首日,合肥市世界外國語學校考點,安徽省首位盲人考生王香君在工作人員攙扶下,慢慢走進考場。原本擁擠的人群紛紛讓出一條路,大家默契地為這名特殊考生讓道。(6月8日《人民網》)

  工作人員攙扶,現場群眾讓行。畫面確實很溫馨,能讓我們柔軟的內心也為之動容,有了心弦被撩撥了一下的感覺。在考場上能不能旗開得勝暫且不説,單單是從高考人性化上來説,盲人考生其實已經贏了。高考開始關愛他們,制度開始關愛他們,人們開始關愛他們。

  高考第一天,有一則新聞挺奇葩。在廣東些送考大軍裏,出現不少“旗袍媽媽”。大熱天穿上旗袍很稀奇,在旗袍漸漸淡出生活的今天也很奇怪。一打聽才知道,“旗袍媽媽”都有著想法。她們説穿上旗袍是為了美好寓意,象徵孩子考場上“旗開得勝”。

  這樣的想法當然沒有任何科學道理。但是,我們更應讀懂“旗開得勝”的美好期盼。我在想這樣一件事情:假如安徽的這位盲人考生也在廣東考試,她的媽媽是不是也會穿上旗袍送考?與健康考生相比,盲人考生會更加艱難。作為特殊孩子的父母,更希望他們能在考場之上實現“旗開得勝”。問題是,這樣的“旗開得勝”並不只能在考場上體現,更體現在考場之外,更體現在人生之上。

  招生錄取能否“旗開得勝”?盲人考生即使學習勁頭再足,也會因為先天缺陷在成績上與普通考生有差距。即使他們的成績能是不錯的,問題是在錄取環節能否受到公平待遇?去年,一位患有“軟骨症”的考生考取了不錯成績,被一所高校錄取。事後又被取消錄取資格了。學校的理由是:他隱瞞了病情。在明明知道考生身體有殘疾的情況下,有多少學校願意錄取這樣的學生?

  未來學習能否“旗開得勝”?前段時間,徐州有一則新聞感動了全國網友,叫“趴在兄弟背上的兄弟”。大意是説,一位同學是殘疾人不能行走,幾年的學業都是趴在同學背上完成的。這感動的背後其實也是學校服務的不到位。對於殘疾學生,學校是不是該有更多的人性化服務手段?能不能在學習期間主動為殘疾學生提供特殊服務。不能只是依靠父母的陪讀,不能只是依靠同學的愛心。

  就業之路能否“旗開得勝”?學習不易,考試不易,上大學不易,未來的就業更會不容易。儘管説,政府鼓勵用人單位多照顧殘疾人,為了鼓勵吸納殘疾人就業還實施了減免稅制度。提供給殘疾人的都是什麼崗位?都是低端的勞動。殘疾人身體有殘疾,完成學業的他們也是有不少智慧的。如何給他們一個發揮學有所成的平臺應該好好思考。使用殘疾人政府單位要帶頭。

  殘疾科學家霍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問題是我們不能止于讓“霍金上考場”,更要給他們成才的機會。盲人考生的“旗開得勝”其實更在考場之外。(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