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換臉”反腐是冷笑話

時間:2015-03-05 16:41   來源:台灣網

  從全國政協獲悉,今年兩會上,九三學社提出“儘快更新人民幣版本,有效震懾腐敗官員‘鉅額藏現’的提案”。十八大以來,中國紀檢和檢察部門查處了眾多大小“老虎”,其中就包括一些“鉅額藏現”的官員。(3月3日新浪網)

  在過去的查處的案件中,的確有很多官員將貪腐受賄來的錢成堆碼放在家中或者地下室裏,甚至在清查中,發現過長時間不動霉爛的錢幣。或許這些正是一些委員兩會提案倡議“人民幣換臉”的初衷,如果真能運用,或許能夠發現一批貪官,但如果真的執行,更需要慎重考慮更新兌換這些錢幣引發的成本代價和社會潛在的不穩定效應,按照“兩害相權取其輕”原則,祈求“人民幣換臉”反腐只能淪為冷笑話。

  近日,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其中載有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反腐問題的精闢論斷,“在反腐敗問題上,社會上有一些不同認識。有的人認為反腐敗是刮一陣風,搞一段時間就會過去,現在打槍,暫且低頭;有的人認為反腐敗查下去會打擊面過大,影響經濟發展,導致消費需求萎縮,甚至把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與反腐敗力度加大扯在一起;有的人認為反腐敗會讓幹部變得縮手縮腳、明哲保身,不願意幹事了;等等。這些認識都是不正確的”,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以商品交換為市場主體的背景和條件下,很多市場規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要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形勢定然嚴峻。正如當前的作風問題,我們黨一直在抓,但是一些不良作風始終處於打打停停的狀態,就像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出來一茬,問題始終得不到根本性解決,逐漸演變為一些幹部的腐敗問題。這些癥結關鍵在於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反覆性估計不足,更在於對待權力使用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方法。

  一些委員提到用“更新人民幣”版本來反腐,不過是老酒裝新瓶。前幾年就有網友曾獻策,可在錢物上加入名為鐳或鈷的放射性同位素,貪腐者若收受了錢物,反貪部門用相應的探測儀即可發現其錢物藏匿之處。這樣的技術性手段看似有效至極,但同樣漏洞多多。正如當下官員的貪腐行為,不僅收錢一種,有題字賺錢的,也有收藏文玩字畫的,也有喜歡收藏黃金美玉的,這些又當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個全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從嚴治黨”,且以為,這已經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構設了最佳解決途徑。對待腐敗問題,必須從大處著眼,真正從制度上給予解決,依法治國正是從嚴治黨的最大保障。用法律意識來完善黨內權力運作和監督,真正踐行權責對應,讓廣大黨員幹部認清權力本質,將特權從任性、自私中剝離,或許才會從根本上剔除權力腐敗。(台灣網網友:孫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