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糧食生産基礎才能實現國強民富

時間:2015-02-02 16:04   來源:台灣網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切實防止出現忽視農業的傾向,並圍繞建設現代農業部署了一系列強農政策舉措。(資訊來源人民網)

   我國糧食生産雖已實現“十一連增”,總産達到12142億斤,比上年增加103.2億斤。但一號文件中仍然把建設現代農業、不斷增強糧食生産能力放在首位,這是為什麼呢?不禁引人深思。因為對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説,人口還在增加,消費水準還在提高,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生産已經過關,糧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也就是説只要糧食生産能力穩住了、上去了,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始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無論怎樣轉方式、調結構,都絕不能把糧食産能調低了、耕地調少了,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當前,關鍵是要穩産量、提産能。要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護調動好農民務農種糧和主産區重農抓糧兩個積極性。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一號文件提出了要強化對糧食主産省和主産縣的政策傾斜,保障産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夯實糧食生産這一基礎。

  做強農業,要順勢而為地調整農業結構。關鍵是引導農民瞄準市場需求,還要大力培育特色農業,實施園藝産品提質增效工程,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增強畜牧業競爭力。調整産業結構、做強現代農業,要更加注重提升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水準。一號文件對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號文件提出要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中國農業要強起來,當務之急,是儘快從主要追求産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變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台灣網網友:趙海波)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