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善可貴,讓社會好人輩出

時間:2015-01-29 17:07   來源:台灣網

  請南通的“中國好人”看一場好戲,係一條紅圍巾,讓他們接受全社會禮讚。27日晚,由南通市文明辦主辦,江海晚報等單位承辦的中央芭蕾舞團“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集中慰問“中國好人”大型公益演出在更俗劇院舉行。南通的“中國好人”和首批五星級江海志願者受邀走進高雅藝術殿堂,觀賞了一場高水準芭蕾舞演出。(1月28南通日報)

  與上海一江之隔的江蘇南通,有著“中國近代第一城”美譽。近年來,“凡人善舉”在江海大地南通不斷涌現:捐資助學不留名的“莫文隋”群體,江海志願者群體,愛心郵路,“無紅包”醫院,捐出畢生積蓄的退休老人宋英,火海救人的富二代周江疆,磨刀老人吳錦泉,修車老人胡漢生……,據統計,自中央文明委2008年開評“中國好人”以來,南通先後有83人榮登榜單。

  一個地級市,在不到7年的時間內出現83位“中國好人”,“精神文明南通現象”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這在“有人跌倒了還要不要扶”爭執不休的今天,顯得彌足珍貴。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南通人爭著做好人,樂於做好事?答案只有一個:在南通,好人有好報。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是一個吝嗇愛心的民族。然而,善不舉,惡必張。近年來媒體披露的一些極端事件,給人們一種“好人難做”的錯覺,而且很有市場,成為一些人冷漠的藉口,少數家長甚至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多管閒事”。

  南通市文明委與江海晚報等單位邀請“中國好人”觀看高雅藝術芭蕾舞,市領導給他們繫上紅圍巾,這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暖了“中國好人”的心。事實上,近年來,南通市不僅注重政治上維護典型的形象,工作中努力為典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切實為道德楷模解決後顧之憂。正是“德得相通”的激勵機制,使先進模範人物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支援和關愛。

  與此同時,南通運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凡人善舉”,不斷擴大的示範效應,使“凡人善舉”昇華為南通市民競相效倣的榜樣。南通最受歡迎的媒體江海晚報,1月28日在頭版刊登南通的“中國好人”與首批五星級江海志願者的合影,更是用10個版面禮讚南通的“中國好人”,江海晚報還將開闢“好人周周見”欄目,宣傳凡人善舉。

  正是政府給力、輿論助力,使得好人好報形成“滾雪球效應”。江海大地,從政府機關到社會群體,從傳統媒體到網路空間,到處都有守望“真善美”的力量,並且積極地傳播“真善美”,用正能量帶給人們信心。

  社會的文明進步,取決於全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有賴於各級政府積極的引導、培育和呵護。南通“好人好報”為“凡人善舉”保駕護航,讓好人做好事沒有了後顧之憂!“好人好報”給好人以正反饋,讓他們放心大膽投身公益事業。從這一意義上説,南通“好人好報”具有標本意義。(台灣網網友:張衛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