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禁熏臘肉防霾”只是地方特色

時間:2015-01-23 18:24   來源:台灣網

  從1月20日起,重慶市環保局會同市政、公安、工商、規劃、食藥監等市級部門,和主城各區人民政府一起,開展集中整治煙熏臘肉、露天焚燒和柴火雞餐飲專項工作。(1月22日《重慶晚報》)

  霾來了,鋪天蓋地,人們紛紛採取各種措施保護自己,各地政府和專家們也紛紛探討實施各種防範機制去改變,整治工廠煙筒排污、機動車尾氣限號,甚至還有農村的冬季用煤取暖問題,初衷皆是為了提高空氣品質,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肆意將霧霾影響問題擴大化,甚至擴張到“見煙絕”,怎能不説是政府決策層面失誤?

  有學者曾論述,冬季遇到長時間霧霾過程,通常在北方地區因為採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區連續三天的空氣污染物積累就可能達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區如果生産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達到重度污染的程度。按照此推斷,重慶市在集中地域開展整治煙熏臘肉、露天焚燒和柴火雞餐飲專項工作似乎有些沾邊,但很多時候,霧霾的形成原因並非地域的煙熏火燎那麼簡單,正如PM2.5的主要構成,包括要地面空氣濕度較大,灰塵多,人流和車流攪動灰塵、空氣中有微小顆粒聚集,無風、汽車尾氣、工廠二次污染,最後才是冬季取暖用的排放物,如果按此對比,重慶方面的禁熏臘肉防霾論又豈能站得住腳?試想,熏制臘肉雖然需要木柴等物點燃熏制,但也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夠操作,只是一些商戶的行為,另據巴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環保志願者連續3天走訪了主城區10多個臘肉熏制點,使用專業儀器檢測PM2.5,其結果顯示,單個臘肉熏制點影響範圍相當有限,基本上不超過50米。再則,重慶早有“霧都”之名,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河谷地形很多,水氣不容易散開,年平均霧日是104天,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遠東霧都的日本東京都甘拜下風,加之近年來工業和生活非排污、排塵,霧霾豈能不嚴重?如果按照這些常識性的驗證去推斷,以霧霾之名開展集中整治煙熏臘肉、露天焚燒和柴火雞餐飲活動真的小題大做了。

  對於政府部門而言,推動節能減排、防止霧霾侵襲,這是本職,但不能脫離相關規定,脫離科學防霾範疇,另辟新徑去搞什麼地方特色,難免會東施效顰。畢竟,這些不同於“地方文化、藝術”等,如果其他地方見樣學樣,豈不是又一罪哉!(台灣網網友:孫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