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謾罵“囤積21張春運車票”的市民

時間:2014-12-22 17:08   來源:台灣網

  距離羊年春節還有兩個月,在外奮鬥的人們已經開始提前計劃著回家過年的日程。從12月7日開始,每天上班遇到正點、半點,在上海某研究院工作的季先生和太太都要準時坐在電腦前,為的就是搶兩張春節回哈爾濱的車票。十多天來,他們已經囤積了從2月4日至15日共21張回家的車票,但這些對他們來説還不是最佳選擇,因為節前最後幾天的票才是他們的目標。(12月19日《中國廣播網》)

  這條新聞一經傳播,網上罵聲一片:這人真沒素養,豈能只考慮自己?這人真不要臉,買這麼多車票不浪費嗎?這人真夠齷蹉,一票難求之下,這不是剝奪了別人回家的權力嗎?

  這兩口子不是黃牛,他們搶票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他們只有一個目的,能夠搶到一張滿意車票。什麼是滿意車票?在他們心裏,就是靠近春節的車票。這樣的訴求有問題嗎?雖然他們的舉動不合適,但是他們的訴求,何嘗不是每一個人的訴求?這種訴求是合理的,只不過是社會出了問題。

  問題在於,有多少人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能購買到一張最靠近春節的車票?購買不到春節最近的車票,則會給生活帶來很大麻煩。節假日是固定的,雖然説除夕也放假了,這給回家的人們帶來了利好,但是由於車票緊張,能夠在這一天回家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人只能有一個辦法,要麼是“早早回家”,要麼是“晚晚回家”。可是,限于假期限制,有多少人能夠“早早回家”?你要提前回家,那就得請假,請假就會影響收入,問題是你願意放棄利益,單位願不願意給你放假都是問題。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晚晚回家”,可是,不能在重要的除夕和初一和家人團圓,豈不是失去了春節意義,豈不是春節最大遺憾?儘管,鐵路部門從人性化的角度,延長了提前購票的期限,而實際上並不能解決市民“購買理想車票”的訴求。有人把責任都推給了鐵路部門,是的,在這一點上鐵路部門是有責任的。但是,責任卻不是鐵路部門一家,這還和很多社會現實有關,面對眾多市民都想在最後幾天回家的現實,鐵路部門也是無能為力的。如何破解““囤積21張春節車票”的傷痛?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城市之間的發展要平衡。如果城市之間的機會、利益、環境沒有巨大差距,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漂流族了;其二:假期放假的時間要人性。比如説錯時放假,可以多搞幾套放假方案,每個方案都包含初一和春節這兩天,這就是一個辦法。當然也可以延長這個假期;其三:探親假期的柔情要推行。如果能讓市民在春節期間選擇加上法律早就允許的探親假,也會減少節日期間的擁堵了。

  且慢謾罵“囤積21張春節車票”的市民,如果沒有被車票計劃的“春節回家計劃”,何來這不文明的舉動?“回家計劃”別總是讓車票來計劃。可是,“囤積21張車票”的傷痛誰又能明白?郭元鵬(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