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的核心不在書包輕重上

時間:2014-10-31 17:22   來源:台灣網

  近日,成都市民孫女士給媒體爆料稱,自己才上一年級的孩子書包就已經有斤重了。記者到成都市多所小學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大部分小學生書包較重,抽樣檢測最重的公斤。(《華西都市報》)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如果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就要背數十斤重的書包,這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而言無疑有大害。透過記者的調查便可發現,小學生書包過重並不是個例,而已發展成急需解決的大問題了。然而,書包過重最直接的原因雖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但這一結論並不總是成立的。小學生書包的輕重與其課業負擔輕重之間並無必然聯繫,而減負的核心也不在於減輕學生書包重量,而在優化作業設計。

  書包過重可以有多重解讀,首先自然是課業負擔過重。的確,儘管素質教育實施已久,“減負令”一次嚴過一次,但這一切都像陣雨一般。等雨過天晴,學生依舊要面臨繁重的課業負擔。作業過多、科目繁多,自然會增加學生書包重量。然而,即便學生書包過重,但教師是不是真佈置了那麼多作業卻並不可知。因為對小學生而言,其學習習慣、規則意識等都還在養成階段,不懂得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許很多課目並沒有作業,但學生只是記得要帶好課本,於是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書籍也塞入課本。除此以外,不少小學生的書包裏還裝著其他物品。如果僅僅關注到學生書包過重但卻不分析書包過重的原因,把什麼責任都往課業負擔的籃子裏放,那這顯然有失公允。

  不少民眾將學生書包輕重對應為課業負擔的輕重,這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並非任何時候都能成立。而不少地區出臺的“減負令”也將減輕學生書包重量當作關鍵。一段時間實施下來,學生的書包是輕了,但學生的作業卻並沒有減少。因為減輕書包重量無非就是少帶幾本書而已,而教師則可以通過發放試卷等品質較輕的方式佈置作業。顯而易見,將減負的核心放在書包輕重上顯然是本末倒置,也並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負擔。

  既然是因為課業負擔過重,那麼減負也應落腳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上。教育部門雖有出臺政策限製作業數量,但如果減負之後學生學業成績有所下降,依然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因而,除了對作業數量進行必要的控制外,最關鍵的部分在於優化作業設計。比如數學作業,學生之前需要做一份試卷,如何在優化試題後讓學生只做幾道題目就能掌握原先需要一整張試卷才能掌握的知識?若要對作業進行優化,除了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改革“題海戰術”的應試套路外;還要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論,通過理論指導實踐,以最輕的負擔幫助學生實現最好的成績。

  減負的核心不在書包的輕重上,而在於作業的優化設計上。只有找準了問題産生的根源,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避免形式上的減負。(台灣網網友:王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