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時代的根基

時間:2014-08-25 16:00   來源:台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包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瞭方向。(中國經濟網,2014年8月15日)

  《莊子》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根本觀點之一,強調了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體,要求人類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和諧相處。不論是古代的“天人合一”,或是今天的可持續發展,尋求的都是人與自然的互利共贏,是以“和諧”為核心的發展觀。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全面貫穿到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的全過程,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為子孫後代留下豐厚的自然資源,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習總書記所強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當今時代人和自然關係的深刻闡述,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了要求與方向。在人類進化的歷史長河中,人與自然的衝突導致了“兩敗俱傷”的悲劇,人類流離失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自然被人類過度開發掠奪,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修養恢復。人類生存于自然界,自然為人類的成長提供了其所需的物質資源,但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過度的開發掠奪,最終受傷的還是人類。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觀是不可取的。我們在謀求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一度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換得了GDP的增長,但此舉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讓我們付出了更多的人力、財力去修復自然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一個民族的延續離不開大自然的贈與,只有在自然中才能發展,也要在發展中保護自然。

  在解決溫飽後,人民群眾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讓生存環境更舒適,如何能享受更美好的自然風光,如何能呼吸新鮮的空氣。生態環境的保護,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國的發展與前景,政府要轉變“唯經濟”的錯誤發展思想,更多落腳于環境的保護與建設,為人民群眾撐起一片明亮的天空。(台灣網網友:蕭存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