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改變不了堅硬的現實

時間:2014-08-15 23: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十年前,我研究生畢業,在重慶一所大學教書,每月到手的工資一千齣頭。那時候我剛結婚,妻子還在讀研究生,這點工資兩個人花,捉襟見肘,每個月等著發工資——再不發就要斷糧了!有時候我們會在校門口吃盒飯,五塊錢一份,免費添米飯,每次都是打一份飯後,妻子先吃,給我留下一半的菜,我再去添米飯接著吃,這樣就可以省下五塊錢。

  那時候住在老式的學生宿舍樓裏,每人一個通間,每層樓只有一個公廁,單數樓層是男廁,雙數樓層是女廁,我住在六層,每次都要下樓去上廁所,到了冬天尤其痛苦。當時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有個有廁所的房間——還能有個廚房就更完美了。

  學校旁邊開發了一個小區,我們去看了那種單間配套的戶型,首付只要兩萬塊錢,但對於當時的我們而言,簡直是一筆鉅款。我們不願向家裏開口要錢,因為父母為支撐我們上大學已經竭盡全力,實在不忍心再“啃老”。

  2005年的夏天,我和同事們去新校區集中批改期末試卷,學校安排住在有空調的招待所裏。回來後妻子告訴我,頂層的宿舍遭暴曬後實在酷熱,晚上根本無法入睡,她只好睡在地上,旁邊放一盆水,熱醒了就澆點水在自己身上,這樣就可以睡一小會兒,熱醒後接著澆。我聽後非常難受,一個男人連臺空調都買不起,讓老婆受這樣的苦,真是太不應該了。那時候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物質上的困窘狀態,讓自己所愛的人過得幸福。

  2006年,我去北京進修和考博,妻子也來京實習,從此開始了兩人為期六年的北漂生涯。剛開始一窮二白。沒錢租房子,就托同學的關係,分別住在學校的男女生宿舍。每天妻子下班之後,才能一起在學校食堂吃飯碰碰頭。她工作很努力,後來留在了實習單位,工資高出我一大截,但是也十分辛苦,一個月中差不多有半個月在外出差,最長的一次連續出差47天。那時候她研究生還沒有畢業,下班後還得見縫插針地寫碩士論文,連論文答辯都是當天從出差的地方趕回學校,答辯完當天又走了。我則一邊完成學業,一邊在北京一些民辦大學當老師掙點課時費,時常從東五環跑到北六環外,真是披星戴月。

  這樣忙碌了兩年,終於有了點積蓄,看到了首付的希望。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岳母突然病重住院,懷疑是癌症。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我們決定把積蓄先拿來給媽媽治病,買房的事推後。

  此後,妻子工作更努力,人也迅速成熟起來。她對我説,當一輩子要強的爸爸打電話過來告訴她這個消息,並且在電話裏忍不住抽泣的時候,她從未像那一刻那樣深深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好在後來確診媽媽不是癌症,但需要動一個很大的手術。那段時間我們就拼命幹活掙錢。我們相互扶持,走過了這段艱難期。等扛到媽媽出院,我們又囊中空空了。岳父母現在還健康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這比什麼都強。而且經過這次考驗,我們的感情更深了,對前途更有勇氣和信心了。

  我博士畢業之後,除了在重慶的高校教書之外,還在北京找了一份兼職,每週往返于京渝兩地,常常是北京的事情剛幹完,馬上奔赴機場回重慶,第二天還有課呢!基本上天天都熬夜。最誇張的一週,我週四北京下班後回重慶,晚上熬到週五淩晨四點,早上八點起來,一天講了八節課。週六清晨的航班回北京,家都沒回,從機場直接去高鐵站,接著到外地出差……那真是燃燒生命的兩年。

  我深知,像自己這樣沒有任何背景的人,要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就只能靠自己去拼搏。以我的體會,只要你肯拼,這個世界還是願意給你機會的。妻子也在這兩年間繼續奮進,並升職、加薪。如此玩命的努力之下,我們終於解決了物質上的困窘,房和車都有了,也有一點小小的積蓄。但代價是,我們基本沒有假期,沒有生活,身體頻頻發出透支的信號,一直都沒能要上孩子。

  我們越來越懷念以前的日子,那時雖然窮,但過得輕鬆一些,也很開心。重慶的宿舍雖然簡陋,但是它的窗戶後面有一片山景,我們常常俯在那兒看著景色,聊天,幻想。剛來北京時,兩人在校園裏散步,有時候會“奢侈”地買一個西瓜,切成兩半,每人拿一個勺子挖著吃,邊吃邊看大媽們跳廣場舞,樂不可支。

  我們決定回重慶休整。為了實現長久以來的田園夢想,我們在離學校三十公里的鄉下租了一棟農民的房子,旁邊附帶有菜地、果樹。説來也怪,剛回重慶妻子就懷孕了,現在女兒已經一歲半,非常可愛。我們一家五口,大部分時間在鄉下,偶爾去一趟城裏。

  今年差不多休整完畢,也該準備再起航了,還有雄心勃勃的計劃等著我們去完成呢。有人常常抱怨這個社會不公平,但是抱怨改變不了堅硬的現實。真正能改變自己的境遇,也改變社會的,只有自己的鬥志和雙手。與其坐而“噴”,不如起而行。

  寫到這兒,我想起了“知乎”上的一段問答。有人問:“我是大四學生,最近接觸到一些陰暗面、潛規則、富二代,發現太多東西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失去奮鬥的動力怎麼辦?”被頂得最多的一個回答是:“你爺爺不努力,你老爸不努力,你知道來發這個帖子。你再不努力,你兒子你孫子還要來頂這個帖子。”劉楊(大學教師)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