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娃娃抓起”切莫成為孩子們的負擔

時間:2014-08-13 09:58   來源:台灣網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暑假已過大半,各種暑期培訓班、夏令營等活動基本接近尾聲。然而,家長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培養支出,卻不會因此停止。大多數家長也並不清楚,這份寫滿財力和精力的“帳單”,究竟要寫到多少頁。(8月11日 紅網)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故而對於兒童的教育問題如今成為熱門話題之一。但現在青少年的教育過度泛化問題越來越泛化,凡事都要學,凡事都要涉及,尤其是在寒暑假,曾經的花朵般的燦爛卻在假期裏埋頭于各種培訓,甚至一些孩子如何赴應酬一樣,在各種培訓機構趕場。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同志曾提出“電腦普及要從娃娃做起”的口號,這一指示高瞻遠矚,推動了我國電腦普及教育。但時至今日,這一口號已被“克隆”到各行各業:“國學要從娃娃抓起”、“京劇要從娃娃抓起”、“環保要從娃娃抓起”、“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其實這些口號的初衷是好的,但任何事情過度了,就會向另外一個極端的方向去發展了。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説過:“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興趣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如今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恨不得一日建成羅馬,使出“拔苗助長”的手法給孩子超量施肥,而沒有真正地過問過孩子是否興趣在此,也不管以後學習這些內容會不會有真正的實際意義。誠然,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受教育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娃娃們沒有“三頭六臂”,不可能什麼都去學。在當前中小學生負擔已經很重的情況下,打著“培養素質”的幌子,以“從娃娃抓起”為號召,把諸如地方戲曲、圍棋、象棋、理財等內容也硬塞進學生的書包,只會加重娃娃的負擔。正如法國大思想家盧梭所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孩子們的成長是一個徐而圖之的過程,終南捷徑固然可取,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高能量的學習內容,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曾經,我們的暑假和寒假是孩子們最盼望的假期,在這些時段裏,我們可以盡情地揮散歡笑,可以滾鐵環,可以抓鳴蟬,可以追逐陽光,可以抓樹掏鳥蛋,但現在的兩假卻成為了孩子們的噩夢,高高堆起的學習資料成為他們的夥伴,沉重的書包成為他們的玩具,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這樣的教育,難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看到的嗎?

  所以“教育從娃娃抓起”千萬別成為了孩子們的負擔。 (台灣網網友:別亞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