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成擺設需從根上想對策

時間:2014-06-09 15:44   來源:台灣網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跟隨2014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檢查組進行檢查時發現,寧夏部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因後續管理資金不到位,污水治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一些污水處理設施形同虛設,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2014年06月06日中國新聞網)

  其實,像寧夏這樣的污水處理設施成擺設的情況,在中國並不少見。一項工程,從最開始信心勃勃要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到最後留下一堆爛攤子,無人過問。錢已經花了,可工程卻發揮不出一點作用,不僅浪費了納稅人的錢,更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在廣大群眾中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在這次事件中,政府部門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因為重視農村環保工作,所以在農村建設環保硬體設施,鋪設集污管網、建立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等等。如此好的想法,卻因為資金有限,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高,再加上設備維護費、加工費等費用支出大,造成財政負擔重,最後因沒有經費保障,只能不了了之,設備成為擺設。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局,這其中的原因值得相關部門反思。

  一個耗資數億的工程就這樣被癱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任何一項工程從立項審批到建成驗收,皆由政府部門經手,我們姑且不討論“短命工程”、“鬧心工程”的投資方是否屬於政府,僅從監管缺位、失職失察的角度上來説,地方政府都對這些天生畸形的工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大到中國夢的踐行,小到一項工程的修建,都已經再無任何理由來為這種近乎瘋狂的行為買單,身為納稅人難免不國這樣巨大的浪費傷心。

  所以,不管官員是出於政績的考慮,還是真心想為民辦事。在投入鉅額資金建設新工程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科學性和可行性研究,多實地考察,多了解民意,聽取民聲。不能只顧轟轟烈烈開工,而不管結果究竟如何,這是一種沒有擔當的做法,即使工程失敗,最後無益於民,相關責任人也不會受到太大的牽連。就是在這種違規代價低的背景下,才會出現一項項的政府工程夭折、成擺設現象。

  因此,要想徹底減少類似的“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甚至是“傷心工程”,就一定要在監督、追責上下狠勁,一旦工程出問題,必須嚴懲相關責任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警示的目的。(台灣網網友:趙蓀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