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飯”也需要盛到“碗裏”

時間:2014-05-06 15:58   來源:台灣網

  5月4日,遵義市匯川區的待用公益活動迎來週年慶,但目前該活動卻面臨著認購者與認領者稀少的局面。去年4月12日,原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在微博上發起待用快餐公益活動,即由愛心人士在用餐時,多支付一份快餐的錢,提供給困難人群免費領取享用。次月4日,匯川區率先在全省開展該公益活動,先後有11家商家參與,涉及餐飲、文具、電影等多領域,目前仍有9家在堅持。(5月6日《貴陽新聞網》)

  待用公益行動,不是貴陽一個地方有的,在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愛心行動,而其他地方的此類活動很多都夭折了。不同的是貴陽的這個活動雖然遭遇了冷場,卻還是堅持了下來,單就這一點來看,就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

  待用公益行動是一個“愛心大鍋”,在這個鍋裏,裝滿了“待用愛心”,這樣的愛心就如一鍋香噴噴的飯菜,聞著挺香也挺誘人的。可是為什麼問津者就少了呢?如果這樣的飯菜爛在了鍋裏,對於愛心來説是深深的傷害,對於慈善來説是深深的傷害,對於需要救濟的群體來説也是深深的傷害。

  這就需要我們吹毛求疵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首先,我們需要讓奉獻愛心的人看到透明的慈善,對於吃飯的時候,購物的時候,多購買了慈善用品的人,我們需要讓他們看到這些物品領取的詳單,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個制度,讓愛心的流向能夠看得到?而不至於讓他們懷疑商家貪污了自己的愛心。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好解決的,有關部門動動腦子,就會收穫柳暗花明的。

  倒是,這樣的愛心無人願意認領這種尷尬需要我們重視起來。為什麼我們的愛心就擺在那裏,而需要幫助的人們卻不願意來享用呢?這是因為,就是再卑微的生命也有人格的尊嚴。就拿參與快餐待用的飯店來説吧,我們注意到參與這項活動的飯店,很多都是高檔餐飲企業。這些企業裝修的富麗堂皇,這些企業的客人都是容光煥發、西裝革履,除了確實饑餓的不行的流浪漢願意到這裡吃上一個盒飯之外,那些有此訴求的困難群體有沒有勇氣來吃一碗飯?他們穿著破爛的衣服,滿腳泥巴的到這些鋪著紅地毯的飯店就餐的時候,是不是也會遭到其他食客的冷眼和躲避呢?一碗飯省了幾個錢,有可能傷害的是心靈。這就是需要幫助的人望而卻步的原因所在。

  面對實際,我們不妨改變自己的思路。“待用愛心”是一鍋飄香的愛心飯菜,但是好飯也需要我們幫著盛到困難群體的“碗裏”。對於愛心盒飯,我們不妨送到廣場、醫院等流浪群體多聚的地方,送到他們的碗裏。對於書籍和簿本,我們更應該送到孩子的手裏,而不是讓孩子顛著小腳告訴營業員説“阿姨我困難,需要領一個作業本。”

  尷尬的不是愛心,而是愛心的形式,往往就是這樣,當我們變換一種思路的時候,我們收穫的就會是愛心的美好。“待用愛心”就是一鍋飄香的民生大餐,想讓香味兒飄散,還需要我們再辛苦些,把好飯盛到人家的“碗裏”!(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