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敘利亞?

時間:2013-08-02 15:26   來源:台灣網

  埃及局勢動蕩,反對和支援穆爾西的埃及民眾分別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一方歡慶“革命”再次成功,另一方誓言為恢復“合法性”而抗爭。穆爾西的支援者與軍警在開羅等地多次爆發激烈衝突,逾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埃及始於本月初的新一輪政治社會動蕩,正在上演一幕幕悲劇。

  埃及動蕩不安的局勢似乎僅僅也消停了一年多,就又重新走向了老路,動蕩不安成為埃及的新局勢,連日來,讓世界目光聚焦埃及。況且也是政府支援者與反對者的無休止的對抗,讓民眾參與其中,結果如何?現在無法探知,但是如果繼續這樣走下去,埃及定會是第二個敘利亞,革命之路沒有鏡頭,動蕩依然不止,這樣打打殺殺的局勢正中了西方一些國家的下懷。

  其實,敘利亞或許與埃及的情形大不一樣,敘利亞局勢的爆發源於諸多原因,有政治原因,也是宗教原因,更有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利益之爭,結果讓敘利亞局勢成了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這樣政府軍與反對派之間上演著戰爭,百姓卻是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雖然埃及與敘利亞的局勢不大一樣,但支援者與反對者,如果不能達成共識,永遠這樣對抗下去,定會走向敘利亞的這種局勢,更會讓埃及之路,沒有境頭,誰上臺,總會是支援者與反對者的利益不能統一。

  埃及發展走什麼樣的路,應該是民眾的選擇,那麼本應該尊重民意,支援民意,同時更應該多些理性,多些包容,多些歷史,這樣選擇的路才會適合埃及,而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結果民主運動的過程,似乎把民眾放在了一邊,把民生撂在了路上。

  埃及是一個人口約9000萬的國家,但失業率約30%,而且國民在治國理念與發展模式等方面有著認知的迥異,這就是説,要讓國民的認知通過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民主改革,更是民生的改善,提升對政府的支援度,從而克服各種政治障礙,擺脫經濟困境,這樣才能走出一條適合埃及民眾需要,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和發展之路,而不會是一條無休止,或者是佈滿荊棘的漫長路。

  埃及走民生之路才會有別樣的天,才會贏得民生,贏得民生,贏得革命,不會把民生撂在路上。民生是第一需求,民生的改善才會有埃及的發展之路,這樣埃及不會落入敘利亞的俗套,也不會讓動蕩成為埃及穩定的局勢的羈絆,也不會讓遊行成為發展的阻力。(台灣網網友 白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