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道歉,知恥能否後勇?

時間:2013-06-26 13:42   來源:台灣網

  24日18時28分,在中國足協官方網站上,同時發佈了足協、國管部、國足三份書面道歉信,對“615”慘敗泰國表示反省及歉意,這在中國足球歷史上還是首次。(6月25日 人民網)

  三份書面道歉,看上去情真意切。然而,面對6.15慘敗的事實,不由的要問,中國足球道歉之後能否真正做到知恥後勇呢?所謂的看實際行動也最該如此。不是看道歉的言辭多麼激烈而是看改過自新的過程多麼懇切,不是看道歉是不是聲淚俱下而是要看改進的過程是多麼真切。儘管,這是中國足球史上首次道歉,還是三份道歉信同時存在。但是,對於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來説並沒有如此簡單,因為中國足球已經病得不輕,到底應該如何拯救需要多管齊下的努力,而非一直道歉就能打發球迷們。

  其實,在6月6日,中國男足在呼和浩特與來訪的烏茲別克男足進行了一場友誼賽。中國隊1-2不敵對手。國足的官方微博“中國足球隊”在賽後第一時間發出了“對不起”的微博,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裏,有將近2萬條回復。如果這次也算道歉的話,已經不是第一次道歉,可見,道歉不能解決問題,只能算是權宜之計,在短暫的時間內麻痹人們的情緒罷了。不過,納悶的是球迷為何不對國足如此爛的技術“用腳投票”呢?不去看球不就可以了嗎?

  不過,社會學家李銀河從民族性格上分析過中國足球的原因。她指出,足球是崇尚暴力文化的,而中國民族的特徵卻是溫文爾雅。她還列舉出三個證據。證據一,看我們中國古典文學中崇尚的男性,從梁山伯到賈寶玉,都是白面書生型的人物。證據二,中國語言中一直沒有“性感”這個詞,直到近些年這個詞才出現在我們的話語中,中國人從來沒喜歡過生猛殘暴的男性形象。證據三,農耕文化浸淫時間太久的人們好靜不好動,與遊牧文化的少數民族相比,不喜歡跳舞之類身體動作激烈的活動,相比之下更願意用麻將一類活。

  儘管如此,中國足球依舊有著自身的病,拋開民族性格的因素外,接連更換的主帥,那些黑球黑哨的黑幕都是深深圍繞在中國足球身上的魅影。可以説,這樣的舉國體制之下的足球,已經遠離商業化和職業化的歷程,有著官方背景的支撐,隊員們有著豐厚的收入,沒有退出機制,沒有約束措施。這些都是中國足球的病。如果這些不根除的話,中國足球根本沒有明天。這次,三份道歉信亮出來,是一種知道恥辱的行為,值得肯定。但這不是關鍵的,知恥而後勇才是中國足球的明天所在,否則,只能是破罐子破摔地日薄西山。(台灣網網友 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