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全國通取”成為質疑不能“全國能退”的理由

時間:2013-02-12 21:59   來源:台灣網

  “實名制車票都可以全國通取了,怎麼就不能全國通退呢?”很多旅客對此十分不解,實名制火車票退票制度再遭質疑,有關鐵路實名制退票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加細管理的呼聲再起。(2月6日中國日報網消息)
  
  從面上看,能通取不能通退確實容易令人不解,因為技術上應該不存在多大的問題;但仔細想想,似乎也不是那麼簡單。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電話訂票全國通取”政策出臺的背景:2012年不少旅客反映電話訂票後,不能在異地取票,為此,鐵路部門對電話訂票系統陸續進行了硬體改造和軟體升級,自2013年1月1日起,實現全國通取。通過電話預訂車票的旅客,可憑訂票時乘車人有效身份證件,到全國任一車站窗口或代售點換取已訂車票。這一政策的出臺可以説是鐵路部門想旅客所想,用心服務、創先爭優很好的體現。但是切莫以為這一政策是昨天有旅客提出建議,然後今天拍拍腦袋就能實現的,而是在對電話訂票系統陸續進行硬體改造和軟體升級的基礎上才實現的,這需要時間,更需要資金投入。鐵路部門趕在春運售票開始前推出這項服務,可以説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給廣大電話訂票旅客的一份新年禮物。
   
  然而,人總是不容易的被滿足的,才看到全國通取,又開始想全國通退了。雖然全國通退的願望是好的,但筆者覺得應該給剛剛實行全國通取才不到50天,正全力以赴化解春運難的鐵路部門一點時間,相信在各方麵條件成熟的時候,全國通退會像今年以來的眾多服務旅客的新政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全國通取”和“全國通退”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莫讓“全國通取”成為質疑不能“全國能退”的理由。這就好比你出門打不到車,一輛好心的私家車把你帶到了目的地,如果你這時還要求説“等辦完事,必須得把我送回去”,這合適嗎?全國通取的主要基礎是鐵路訂票系統全國聯網,但電話訂票時不涉及到付款也是能夠通取的重要因素。全國通退因為涉及到退款,就比通取複雜得多了。因為鐵路部門從各站到各局都是獨立核算單位,如果在北京付的錢取的票,卻要到上海來退票,這涉及到站與站之間、局與局之間清算,除卻技術上的困難,實際操作起來將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鐵路雖然有他的社會公益性,但也不能不計成本的投入來滿足乘客的任何要求。看看我們的周圍,這樣類似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比如我們買的相機、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産品,基本上是全國聯保的,出了問題,在全國各地的維修點都可以享受保修政策,但是如果你想要退貨,即使符合條件,也得是在哪買去哪退吧,為什麼不能在其他的銷售商那退呢?這也是一個經濟核算的問題。如果鐵路部門推出一項便民的新政策,卻成為大家質疑沒有推行另外一項政策的理由,這不擔激發不了鐵路部門更好地服務旅客的動力,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多做多錯,這就失去批評和質疑的意義了。
    
  當下正值春運高峰,筆者也在此呼籲所有需要退票的乘客,請儘早,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別人;也呼籲所有質疑不能全國通退的乘客,請理解,過年了重要的是能讓更多的人回家。  (台灣網網友:張偉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