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當委員到底誰不服

時間:2013-01-21 13:26   來源:台灣網

  1月16日央視《24小時》節目播出“周星馳當選政協委員遭網友調侃:國家有任務給你了。”解説觀點:“他這麼忙,能當好委員嗎?會不會淪為‘花瓶’,浪費一個名額?”當一個著名的喜劇演員忽然成為了政協委員,一則原本嚴肅的新聞在許多人眼中卻充滿了娛樂性。(1月18日 《長江日報》)

  連日來,新近出爐的政協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名單中,多位香港明星成為省政協委員,其中,周星馳等香港明星的名字赫然在列。特別是“周星馳委員”倍受“高度圍觀”。

  面對社會輿論,周星馳坦然回應説:“能當選廣東省政協委員,很榮幸!一定會盡全力履行好職責。”這無不彰顯出他的自信力,更體現了他的責任心。

  近年來,文化界、體育界、文藝界的名人先後成為各地,甚至是國家層面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不足為奇。名人自會産生“名人效應”,此“效應”用在參政議政上,能夠把他們在各自的業界所積累的資源優勢“補給”到各地區的發展上來,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名人,其擁有的資源優勢剛好可以“填補”有些問題的“空白”和“缺陷”。繼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改善。

  為進一步擴大民主程度,讓更多地群體走進參政議政的舞臺,聽取來自各行各業的意見和建議,發揮其資源優勢的主動性和效率性,通過參政議政的凝聚力,團結社會各方力量,使政府組織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減少乃至杜絕不必要的失誤。

  “他這麼忙,能當好委員嗎?”試問,有幾個委員是“閒著沒事做”的?還有誰不滿意周星馳當廣東省政協委員的?怎麼啦,他當不合適,誰當最合適?之前有那麼多演員、歌星、舞星等,不僅當了政協委員,還當了人大代表,甚至當了黨代表,都沒一個人出來“説三道四”的,如今卻把唾液噴到了周星馳,因為他是笑星?何必上綱上線?這年頭,有誰能回答誰沒資格當官?

  “當一個著名的喜劇演員忽然成為了政協委員,一則原本嚴肅的新聞在許多人眼中卻充滿了娛樂性。”其實,不必去“深究”代表和委員的“原始身份”,管他“出身”何方?只要履職盡責就行,只要敢於諫言就行,只要發出正能量就行。其他的只是一個“符號”而已。

  在來自網友“周星馳是否會淪為‘明星花瓶’”的擔憂中,周星馳經紀人陳先生稱大可不必有此顧慮:“他對政治也很感興趣,他並不只是拍電影而已,他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有能力擔任如此重任。可能在觀眾的印象裏,周星馳只是演員或導演,其實他也很關注影視之外的事情,香港的報紙、電視都會關注,對社會新聞尤其關注。”這足夠説明一切。

  通過邀請社會各界名流參政議政,積極主動地推動全社會參政、問政的主人翁精神,從而形成開明務實的生態良序。針對“明星委員是否會不作為”的疑問,廣東省政協表示,已制定一些規定來規範政協委員的履職行為。委員如果長期不參加省政協組織的活動,將可能被除名或“請辭”,從而喪失其委員資格,“我們會為政協委員建立履職檔案,定期向委員及其所在單位反饋,作為委員履職成效的評價指標”。同時,近年廣東省政協對不作為的明星政協委員動真格,以“請辭”方式撤銷了部分長期不履職的明星政協委員的職務,如奧運會跳水冠軍孫淑偉、胡佳等。大家還有什麼不能相信的。

  邀請社會名流參政議政,再次開創“新信號”,再次激發“新活力”,再次製造“新亮點”。這不是單純地“作秀”,是務實的“作為”。

  “會不會淪為‘花瓶’,浪費一個名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不就知道了。何況如今還只是公佈名單而已,大家都猴急什麼?沒吃過龍肉,還見過虎躍呢?周星馳剛被當選廣東省政協委員,事都還沒做呢,憑什麼説人家“不行”,是否不作為,是不是“花瓶委員”,能調侃出來嗎?好官壞官長在臉上嗎?再説,政協組織是有相關法規予以監督的,莫以為委員只是個“高帽子”。希望周星馳委員“既來之則安之”,不負重“托”,忠實履“職”。(台灣網網友 熊傳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