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別“添堵”,好事要辦好

時間:2012-10-02 15:09   來源:台灣網

  9月30日,是中秋、國慶連休長假的第一天,也是國家實行重大節假日期間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的第一天。全國道路旅客運輸量共完成8560萬人,同比去年10月1日增長13.3%。有史以來的高速公路實行“免費午餐”,為何仍遭個別專家斥責?

   其實稍微深究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免費政策的初衷挺好,目標讓人振奮,但結果未能隨人所願。其次是事與願違,一方面是説政府拿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隨意侵害,如此是政府真慷慨還是慷他人之慨?另一方面看似乎有利於一部分民眾的同時,還有損於一部分民眾的利益?第三,盡可能考慮到各種可能性,防止出現“節日大擁堵”。不收費“製造”擁堵,等於把現有的高速公路給廢了。因為高速公路修起來是為了高速通行的,可不是用來變成停車場的。

    所以,一個好的政策要真正得到大家長久的擁護,還是要合乎情理一些,合乎邏輯一些,這樣的政策才能達成初衷,才能真給老百姓實惠。老是事與願違,老是讓老百姓空歡喜一場,即便老強調自己初衷很好,那其實也是很失政府的公信力和臉面的,也讓大家懷疑你的決策能力。

    相反,真正理性的政府,有時得做一些長痛不如短痛的安排,哪怕在當時飽受爭議。無論是在微觀的民生政策上,還是在宏觀的經濟政策上,決策者都得要有魄力,有理念,敢於做一些利在韆鞦的改革,而不是去迎合、籠絡短期的民意。

  看來,好事並不是辦不好,如果真正的從內心裏為群眾著想、給群眾辦事、為群眾服務,就一定能夠辦好,決不讓群眾傷心失望。(台灣網網友:朱波)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