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下跪”咋會被管理者借用

時間:2012-08-27 14:12   來源:台灣網

  昨天18時10分,網友蔡先生發了一條微博。微博中,他説在武漢光谷書城門口見一位媽媽要孩子跪在地上自扇耳光,孩子邊哭邊扇。其間,這位媽媽也扇了孩子。(2012年08月26日  武漢晨報)

  這條消息引發關注,孩子的挫折教育究竟如何進行,有必要再次引發思考。作為中國皇家傳統裏,臣對君下跪子向父下跪,不僅符合綱常,也是十分普遍的懲罰措施,其作用就是在被懲罰人心理中留下巨大的挫折感和懲罰感。這位母親讓孩子當街下跪並自扇耳光,顯得很強勢和另類,若不是那孩子是個頑童或者母親是個兇暴的人,一般人只會讓孩子在家中接受著這種中國特有的懲罰。將心比心,那位母親一定是因為氣急攻心,情急一怒之下採取了這種過激手法,但是未必就會對孩子造成重大傷害,那只不過是一些臆想。在這個社會傳統裏,中國的男人很少沒有被下跪過。

  古人留給我們一句很值得玩味的經典,那就是“因材施教”,不同的被教育對象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合適的,也是能有好效果的。男孩子頑皮、不服管教要超過女孩子,因此被家長下跪、甚至自我懲罰應該是很稀鬆平常的家庭現象,家長的目的就是要孩子有挫折感,知恥後勇,希望用強制力把自己的經驗傳給孩子,知道對錯和聽從管教,雖然不可能做到深思熟慮,但是這種心情應該是普遍的。除非一些家長有心理病,絕對不會自已折磨自己的孩子,而向《病梅館記》對待梅那樣,以曲為美,而進行斫直,刪密,鋤正的,因此對那位母親的行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吧。

  因為有的人心理薄弱一旦受到此類懲罰,將會在心靈中留下巨大陰影,影響一生,甚至會誘發其他壞心理而毀掉一生的幸福。但是有的孩子比如男孩子,確需要在不斷的挫折教育中經受磨練,培養堅強的性格和知恥而後勇的品格,才能百煉成鋼,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筆者認為這位母親的行為雖然過火,一定不是首次讓孩子下跪接收懲罰教育,但是這種在公開場合中的行為,進行所謂的試錯而有矯正過枉的嫌疑,應該在自己的心靈中接受一次挫折教育,懂得因材施教,但不能越過邊界,從而給孩子造成傷害。

  遺憾的是我們的一些權力部門就習慣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管理社會,比如對失足婦女的遊街,對乞討者的公示,這也是一種懲罰和阻嚇,但是他的對象不同與可塑性很強的孩子,往往是負面效果要與那遠大於正面效果,更有甚者,武漢城管罰農民工下跪的管理方式,看來權力者用此招來管理社會,就不可不深思了。(台灣網網友 肖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