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女子為何捐錢不留名?

時間:2012-07-09 15:34   來源:台灣網

  7月7日,炎熱的天氣似乎把人烤焦了。在溫州街頭,兩個三四十歲的女人,手提裝滿錢的黑色袋子,開著紅色小轎車,沿大街小巷尋找伏茶點送錢,不願拍照、不願透露姓名。這一幕被發到網路上,引來網友稱讚,“這就是溫州人的善舉,酷斃了。”(溫州網7月8日)

  在溫州街頭,街頭免費伏茶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也成為一種愛心文化。每到夏天,老人們自發地搬來桌椅,在社區路邊搭一個亭子,擺下攤子,燒好涼茶。過路的流浪者、打工者都可以在凳子上坐下乘涼,免費喝一口伏茶。而紅日亭,因為冬天施粥、夏天送伏茶,更是受到大家的歡迎。

  黃愛妹是東門紅日亭的熱心老人之一,今天她剛好負責捐款的登記。她介紹了當時的情況:大概8點多,一輛紅色的車子上,下來兩個女士,一個40歲上下,手提著一包,走到桌臺錢,説了兩個字:“捐款。”這個女子,隨手從包裏拿出一個黑色袋子,一大疊錢,5萬元。黃愛妹拿出發票打算寫捐款者名字,這位女士説:“名字不寫。”結果才勉強問到,她姓夏。同行的另外一位女士,姓何,也捐了一萬元。 

  晚間,記者來到水門頭、望江亭兩個伏茶點,兩個地方的負責人都説,早上8點多,也接到兩個女士的捐款,一個姓夏,一個姓何,捐款分別從2000元到3000元不等,也沒有留姓名、電話,話不多,留下錢就走了。“我問她們住哪?兩個人也不做聲。”水門頭伏茶點的陳鴻濱老人説。

  兩名捐款女士做善事、獻愛心不留名,也不許記者拍照,就是下決心要做無名英雄。這一切都是她們早已計劃好的捐款方式,是經過兩個人協商好的統一行動,是不願意暴露自己身份、名字、住址、形象的善舉行為。也許通過這種方式,她們的真心才能得到自己最滿意的表達和體現。

  捐贈善舉有各種表達形式和方法,不留名、不拍照、不暴露自己就是她們選擇的一種方式方法。如果暴露自己,對於她們來説,可能反而身心不安,有違由衷。所以我覺得媒體沒有必要名擦暗訪,把她們的身份、姓名公諸於世。即使要公開宣傳,也要先取得她們本人的同意。不要違背她們的意願。

  我想,她們這樣做,肯定有她們的想法和道理。當今社會,各種表演秀層出不窮,各種沽名釣譽的手法隨處可見。她們發自內心的要為溫州的慈善事業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不圖任何回報。也可能想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那些流浪者和打工者以及路人帶來一碗粥、一杯茶的方便,讓他們體會到社會溫暖與親情。

  最近,廣州水泥錐事件引起網上熱議,她們的實際行動也許比她們發表熱議更具説服力。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多少見錢眼開的怪事,有些人為了錢,出賣靈魂、出賣肉體、出賣德性、出賣朋友、出賣人格。造假售假、攔路搶劫、拐賣婦女兒童、坑蒙拐騙偷等等等等,被金錢撂倒。

  錢能幫人也能害人,沒錢不行貪錢更不行。經濟改革給中國發展帶來實惠,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因思想不堅定,特別是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私欲膨脹的那部分人,因為錢而栽倒,毀了自己的前程和一生。

  溫州女子隱名捐款就是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社會,人生不但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要樹立良好地金錢觀、道德觀。她們用實際行動批判了社會上那種唯利是圖的金錢觀、享樂觀。用善舉書寫愛心與親情的新篇章,她們做好事不為名利,是真正的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值得我們大家永遠學習與效倣。值得廣泛宣傳。

  溫州人的冬粥伏茶為當今社會構築了一條亮麗的愛心道德風景線,它所體現的是善舉與愛心,憐憫與互助。倡導的是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宣揚的是人生的價值觀。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大愛無價積善行善的風向標。(台灣網網友 宋九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