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五糧液機場”意欲何為?

時間:2012-05-25 15:38   來源:台灣網

  5月23日,四川宜賓市召開新聞發佈會,宜賓市副市長謝傑稱,宜賓機場的遷建立項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准,並將命名為五糧液機場。機場預計建設工期為3年,到2020年預計旅客吞吐量將達到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7000噸,飛機起降量達到10000架次。(5月24日中廣網)

  “五糧液機場”的橫空出世並非個例,早在2011年貴州懷仁就已經有了“茅臺機場”並已經破土動工。奈何出此策略呢?當地主管部門的意思無非是為了帶動經濟的發展,而區區機場名稱豈能發揮“蝴蝶效應”,這樣的名字更改不難想到由於電影《阿凡達》的熱播而改名的張家界景區內哈利路亞山。而結果是哈利路亞山並沒有因此而蜚聲海內,相反卻引起公眾質疑聲音無限。公眾的質疑是有道理的,山的名字更還後,山還是那座山並沒有增加什麼,同樣,機場名字的更改同樣沒有增加什麼,機場還是那個機場。

  地方政府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升發展速度,需要的不是在機場名稱動腦筋,而應該下大力氣去因地制宜,發揮本地獨特的優勢,創造屬於本地的經濟發展模式。按照《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機場的名稱應該與當地地名一致並區別於其他機場”。此前,“揚州泰州機場”的出現就頗受微詞,同樣是因為機場名稱的命名沒有遵循相關規定的結果。由此可見,機場的命名遠非隨意行為,需要遵循相關規定,更名的條件和環節也同樣需要按照《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進行。

  其實,宜賓機場更名為“五糧液機場”的意圖非常明顯,除了所謂的“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外,更是為了提高五糧液的知名度。當地方政府部門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如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時候,我們也覺得過意不去。而實際上,地方政府一味謀求的不是別的,而是在“五糧液機場”更名之後,隨著五糧液知名度的蜚聲帶來財政收入的增長,獲得終極考量指標GDP的增加,僅此而已。(台灣網網友: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