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爹豈能成收視率的保障?

時間:2012-05-16 14:40   來源:台灣網

  日前,在某電視台鑒寶類節目中,一女孩帶著號稱是乾爹送的價值不菲的翡翠上節目,被專家鑒定為玻璃做的地攤貨。節目播出後,這名女孩爆料稱自己是節目的“託兒”,所謂“乾爹”、“翡翠”等都是節目組設計的。(5月15日東方衛視)

  節目剛一播出的時候,就有主持人大膽猜測,這是一次商業炒作行為。果不其然,最終證實,“翡翠”、“乾爹”、“乾女兒”都是假貨。不過,這並不影響這一炒作引起的“成功”,此視頻甫一被挂上網,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可以説,牢牢地抓住了公眾的眼球,達到了前期策劃的“理想”效果。

  但是,人們不得不反思,節目組為何非要用“乾爹”炒作,用“乾爹”炒作為何就會如此受關注?

  節目裏,女嘉賓三句話不離乾爹,手錶是乾爹送的,翡翠是乾爹送的,乾爹是房地産商,自己則沒工作……幾乎每一個要素,都戳中公眾的心理預期,現實中,不就有一些這樣的事情存在嗎?乾女兒傍乾爹,乾爹供養乾女兒。之前的郭美美事件,齊B小短裙事件,已經讓乾爹、乾女兒這些稱呼變得曖昧不清。再來一個“腦殘”的乾女兒又何妨?

  之所以用乾爹炒作,就在於現實中就有這樣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又總能引起公眾的興趣與原始慾望。乾爹與乾女兒的關係,雖總是遮遮掩掩,欲説還休,但供人想像的空間裏,卻可以裝下年輕女孩與衰老乾爹之間的情色故事、藏污納垢的權色交易、流光溢彩的奢侈品、醉生夢死的奢靡生活……這些能夠勾起公眾心底對於權力、金錢、美色等原始慾望,人們既好奇又鄙視,既痛恨又感興趣。

  只是這樣的炒作,讓本該嚴肅的文化鑒寶節目變得庸俗不堪,讓公眾學習傳統文化的舞臺變成了獵奇、獵艷的遊樂場。真寶貝被贗品所代替,文化被惡俗所侵蝕,用這樣一種方式炒熱的電視節目,其文化內涵在哪兒?文化底蘊又在哪兒?

  類似這樣的節目不在少數,嘉賓上臺互爆隱私、脫衣爆粗口、甚至大打出手等橋段,不斷在某些電視節目中上演。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常務副會長李丹認為,目前許多節目之所以出現低俗化傾向,主要因為:節目的策劃定位出現偏差;各地廣播電視臺站對於怎樣處理媒體社會責任和收視率、收聽率等經濟效益的問題把握不一。

  崔永元也曾表示:“收視率是萬惡之源”。此話雖偏激,但的確反映了現實問題。收視率一旦上去了,廣告必然就多,經濟效益上去了,節目組收入就高。在高收視率的吸引下,某些媒體人放棄了本應遵守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與良知,甚至連社會道德的底線也在不斷突破。這樣的情況下,在文化鑒寶類節目裏炒作乾爹、乾女兒,炫耀名錶、翡翠又何足為奇?

  杜絕惡俗的炒作,不僅是挽救某些媒體人的職業良心,更是在挽救整個社會逐漸下滑的道德底線。電視作為目前世界上傳播範圍最廣泛、傳播效果最理想、社會影響最顯著的傳播載體,實在不該與社會中的醜惡現象泥沙俱下,而理應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台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