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造假氾濫拷問浮躁收藏

時間:2012-04-06 16:42   來源:台灣網

  3月,一專業網站發佈《地下作舊産業調查》,文物造假再引關注。洛陽的南石山村、煙澗村等被“點名”。其中,南石山村以唐三彩“重災區”出現,“當地農民個個是造假高手”。(4月5日《新京報》)
  
  近年來,電視上眾多的鑒寶類節目層出不窮,眼瞅著一件件寶貝接二兩三地在平常老百姓家裏出現,被一個個普通人撿了漏,不由的讓人也心裏癢癢的。正是這種撿漏心理,讓越來越多的人涌進了古玩市場,也讓文物造假者找到了市場。像著名收藏專家馬未都對一個想撿漏卻撿了個假貨的小姑娘説的,“你喜歡文物的精神我很欣賞,但你的行為我不贊成”。很多的買家在對古玩並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出手,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浮燥的買家也讓這個市場越來越浮燥。文物市場浮燥之風後面緊跟的就是文物造假的龍捲風。現在的古玩收藏市場,已經不再是文化底蘊與收藏愛好,而是賺錢。想要整治文物市場,首要的就是殺殺這股文物市場浮燥之風!
  
  其次,專家團隊的規範也是重中之重。2011年春晚相聲裏的收藏專家曾經説過,你埋起來啊!唐三彩正是這麼做的,生産之後,埋到土裏做舊,能讓很多專家都難辨真偽。至於專家的眼力問題,那你只能碰運氣了,專家也有走眼的時候。像今年年初的漢代玉凳事件,就讓眾多專家們集體走眼了!有一個爛大街的笑話,現在倒個廣告牌,死十個人,九個半是專家。專家隊伍的混亂,也讓這個市場越來越混亂。土專家、學院專家,有證的沒證的,你信那一個?醫學專家張悟本跑了,養生教母馬悅淩倒了,因為假藥害人,政府嚴打,這樣看來還是收藏專家安全些。且不説,專家的真偽與眼力,文物販子有時也會收買一些專家,兩方一起騙出錢的老闆。因此,整治文物市場,就是要整頓好專家團隊,明確他們的責任,這樣才能讓文物市場更好的發展,進入良性迴圈。當然,專家們也要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的為自己説的話負責。
  
  文物是什麼?有文藝收藏價值的物品就應該是文物。南石村人做的唐三彩曾經讓北京的專家鑒定為真品。把上周的做成西周的,這也是一門技術。我們可以叫南石村為倣古村、造假村,也可以叫做古文化保護村。不用古代的大師印章,用自己的印章,過了若干年,你也是大師。我們要做的不是打擊倣古村們,而是把倣古村們保護起來,打造成文化村,藝術村。像蘇繡一樣,當地政府應該在財政等各方面給予支援,讓南石村把唐三彩的手藝傳承下去。
  
  文物需要保護,藝術需要傳承。文物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藝術的傳承與歷史的回顧。只有看待好了這個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護文物,收藏文物,才能讓文物造假的龍捲風漸漸平息。(台灣網網友:王琦)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