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針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被殺”事件,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要嚴懲兇手、嚴打殘害醫務人員的罪行。衛生部發出通知,醫療機構要落實24小時安全值班制度,對門急診、病房等重點科室、部位,實行24小時安全監控。(3月28日《京華時報》)
在看到這條消息之前,我剛從省立醫院回來,因為稍微去的晚點了,還沒排上的號。為補一顆牙,我已經去了醫院四趟,花了400多塊錢,而且至今這顆牙還沒補上。據醫生講,加上做牙套,這一顆牙補完了至少要花3000塊錢。作為一個患者,大清早從家裏出發,排一早晨隊看不上病;看好病還要掏乾淨我一個月的工資,你説能不火嗎?
王浩醫生年紀輕輕死於一位情緒比我激動的患者刀下,這的確是一齣人間悲劇。但是,為了保護醫生的人身安全,防止醫患矛盾過激化,依靠嚴懲兇手、嚴厲打擊殘害醫務人員的罪行,設立24小時安全監控……這樣的措施,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而且,可能越對患者嚴防死守,越會加強醫患之間的對立、激化矛盾。去看牙的幾次經歷,就讓我對看病難的問題深有體會。省立醫院裏看病的人,毫不誇張地説,跟春運時候火車站買票的差不多,很多患者是從鄉下來的,為了看病披星戴月,可是不找人基本看不上病,一開藥單子動輒幾千上萬……
試想,讓這些本就感覺“看病難、看病貴”的患者,再處於一個被24小時嚴密監視、隨時都有保安監控、巡邏的環境下就醫,心情會怎樣?患者又不是犯人,何必如此嚴防死守?一齣事,就要求嚴懲兇手,嚴厲打擊殘害醫務人員的行為,那醫務人員亂收紅包、濫開藥,醫院門難進、收費貴的問題何時能嚴懲呢?
《伊索寓言》裏有個故事,叫做《北風與太陽》:北風與太陽打賭,誰能使得行人脫下衣服,誰就勝利了。北風猛烈地刮,結果越刮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緊;風刮疲倦了,便讓位給太陽。太陽把溫和的陽光灑向行人,行人卻逐漸脫掉了衣服。
這個小寓言,用來對待今天的醫患關係,其實有著相當大的啟發作用。對待患者,不能像北風一樣蠻橫,嚴懲、監視、監控、加強巡邏……種種措施都無法化解患者心頭看病難、受冷遇的情緒,也無法化解醫患矛盾的堅冰。醫者父母心。相反,如果醫生能夠能像伏羲、華佗那樣,或者像王浩醫生喜歡的日劇《白色巨塔》裏的裏見醫生一樣,本著一種時刻為患者著想的誠心、善意,哪需要如此嚴密的安保與監視?
當然,真正讓醫生的態度像陽光一樣好起來,讓患者的內心好受起來,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於,對現行醫療制度進行徹底地改革,讓醫院徹底告別功利,回歸公益。如果醫院繼續延續那種完全市場化、商業化道路:把患者當成“變現”客戶,把藥品當成牟利工具販賣……無疑會繼續抬高看病成本,增加患者對醫院、醫生的怨氣。(台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