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難在哪?

時間:2012-03-07 16:16   來源:台灣網

  “讀幼兒園比讀大學還貴,太荒唐了。”在渝全國政協委員余爭平發出如此感嘆。此次“兩會”,不少政協委員呼籲,儘快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減輕家長的負擔。(2012-03-04重慶日報)

  事實上,除了收費高之外,幼兒教育目前還存在著小學化嚴重傾向、管理不規範、入園難等其他問題。關於幼兒教育方面,國家僅有一部《幼兒園管理條例》正式法規在發揮作用。這還是教育部1989年發佈實施的,距今已經20多年了,遠遠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即使是這部僅有的法規也未能執行到位,比如説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幼兒園可以依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收費標準,向幼兒家長收取保育費、教育費。而目前各地曝出的天價入園費顯然突破了正常的收費標準,這到底是標準制定不合理還是管理部門失職呢?

  從目前的兩會代表和民眾的呼聲來看,大家基本上都傾向於把幼兒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的體系中來。但教育部門的態度卻有所不同,他們目前積極籌備《學前教育法》草案的立法工作,似乎是打算把幼兒教育與義務教育分開管理。這兩種不同的設想雖然都贊同改革,但卻是出發點卻是兩種不同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些微妙的利益關係。分析下來,主要是兩點:

  首先當然是錢的問題。

  一旦把幼兒教育列入到義務教育的範疇中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就必須承擔起其相應的經費開支。雖説現在中國財政年年大豐收,但是搶吃唐僧肉的部門是越來越多,財政負擔居然依然沉重無比。再加上很多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完全是靠天吃飯,近年來國家對樓市的緊縮政策,很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大受影響,指望他們來投入,的確有難度。而完全依靠中央財政來解決,更是不太現實,因為各地情況不同,地方政府的配套投入不可替代。對於幼兒家長而言,這樣做則大大減輕了負擔,也是兩會代表呼籲的重點所在。

  而如果把幼兒教育與義務教育切割開來,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教育部門雖然還是主管機關,但卻只擔當管理和監督的職責,完全不用承擔幼兒教育體系建設的相關費用,其費用依然由社會和家長承擔。按照教育部的構想,一旦付諸實施,從中央到地方財政,基本上不需要增加太大的投入,受到了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種情況,就不要指望能給家長減多少負了。

  其次則是幼兒教育的性質問題。

  民眾和兩會代表在此問題上其實是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們迫切希望解決的是費用問題。真正比較關心的是教育部門,他們從專業角度出發,探尋幼兒教育到底是以育養為主還是教育為主。或許教育部門想把幼兒教育區別於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是擔心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後會導致小學化更加嚴重。

  其實要我説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根據現行《義務教育法》的明確規定,我國義務教育的基本方針是實施素質教育,這與幼兒教育的基本性質完全相符,並不衝突。真正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與納不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無關,而與目前社會和學校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風氣有關。不客氣地説,這與教育部門對義務教育法的執行和管理以及引導不力有很大關係。反言之,教育部門應該反思義務教育的執行,而不是以擔心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後幼兒教育會小學化為由來阻礙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有新聞報道,教育部日前已經在北京召開了《學前教育法》立法座談會,積極推動學前教育立法工作,研究起草工作已列入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點。而兩會代表卻只是發言提議,我們甚至還沒看到相關正式的提案,更別説是正式探討修改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條文的實際動作。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説,教育部一方無疑佔盡了先機。民眾和兩會代表想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想法固然很好,但難度很大。難在哪呢?顯然,主要還是難在錢上,難在財政的利益分配衝突上。(台灣網網友:螞蟻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