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志願服務平臺讓雷鋒“常在”

時間:2012-03-06 16:51   來源:台灣網

  不知覺間,學習雷鋒已然半個世紀,“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徵,而且,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賦予了“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産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産階級鬥志”的“雷鋒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

  對於個人而言,助人為樂、愛崗敬業、勤儉節約、銳意進取的精神永遠都不過時。當今社會,思想解放,價值觀念多元,社會物質財富飛速發展,有人沉溺物欲認為雷鋒精神已經過時,有人道德迷失認為“雷鋒已死”。殊不知,新的時代裏,雷鋒精神有新的內涵,從國家層面來説,要把雷鋒精神對於國家、民族的熱愛,和這個偉大的時代結合起來,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強盛奉獻自己;從社會互助層面來説,雷鋒是以服務人民為最大幸福,以幫助他人為最大快樂,依舊是我們要弘揚的崇高品德;從個人修為而言,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也是社會對我們提出的職業操守和修養;更不消説我們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裏,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更是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

  雷鋒精神的發揚光大和落地開花,更要仰仗于政府部門的組織和倡導,這也是雷鋒精神在社會創新領域對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社會組織提出的新的要求。

  回顧以往的學習雷鋒活動,在取得諸多成就的同時,也不免留下許多遺憾,有的地方流於形式,有些學習成為任務,雷鋒被人戲謔為“三月來四月走的季候風”!究其主因,學習雷鋒活動的組織方不夠給力。由於機制原因,我國NGO發展一直滯後,於是在志願服務一域,出現了供需之間的資訊斷層,要讓雷鋒一直鮮活,就必須下功夫,把供需之間的預設的平臺搭建好。

  從目前的學習雷鋒活動來看,這樣的嘗試並不鮮見,但是實踐的時間長度和布點的廣泛程度上,往往存在局限。在這方面,長沙縣的志願服務供需對接平臺搭建工作,無疑具備示範意義。長沙縣將“學雷鋒”和“志願者服務”結合起來,覆蓋到每一個鄉村和社區,在291個群眾工作站中設立志願者服務站,建立全縣統一的志願服務明細賬目,並要求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服務站,積極參與志願服務。

  現時代的雷鋒不是孤立的個人,作為一個時代精神的鮮明符號,雷鋒精神更強調社會協作。長沙縣試點開設志願者服務品牌“時間銀行”為每個志願者創建了一個“時間賬戶”,志願者為他人提供服務的內容和時間記錄在這個賬戶,當志願者需要幫助時,就可以從賬戶中提取服務時間,優先免費享受服務。此舉為志願者解決了後顧之憂,大大激發了公眾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不難看出,志願者工作站的“時間銀行”在搭建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的平臺方面,功能顯著。

  學習實踐雷鋒精神,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更要從全局綢繆,發揮政府組織職能,加強社會力量協作互助,注重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把雷鋒精神通過志願者服務轉化為現實,讓雷鋒“常在”“長效”。(台灣網網友:鄧漢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