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趨藍”到底有“多藍”?

時間:2012-02-15 15:06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天王謝長廷近日在廣播節目中主張,“民進黨兩岸政策應往中間靠攏,不要和國民黨差太多,‘獨派’就會跑去臺聯。”此言一齣,自然引起民進黨內譁然。藍營樂觀其成,但對綠營“趨藍”能否達成共識,完成民進黨改型持觀望態度。謝長廷的“趨藍”言論,究竟能走多遠?能有多“藍”?真心還是假意?在民進黨內能夠發酵到什麼程度?這都是值得觀察和探討的方向。
 
  “趨藍”言論出自謝長廷之口,很讓人有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大概是謝長廷一貫的言行在兩岸民眾中並沒有留下多少讓人值得尊重的方面有關。但謝長廷在民進黨黨內有深厚的派系經營及民進黨大佬級的身份,和其靈活、善於把握局勢的政治頭腦。縱觀民進黨黨內,大概也只有他有資格率先提出這樣有實質方向、意義檢討的話了。謝長廷和蘇貞昌相比,謝長廷會斟酌對自己的利弊,提出來並不一定能夠堅持到底;蘇貞昌要麼不吭聲,要麼一旦發言,就會成為自己義無反顧努力的方向。即便如此,謝長廷在民進黨黨內被質疑和撻伐的聲音也不小。
 
  不以人廢言。謝長廷“趨藍”言論,顯然是經過自己親自和今年幫助蔡英文兩度競選臺灣領導人之後,是個深刻而冷靜的判斷。謝長廷的言論,顯然也代表了很多民進黨內部改革的聲音和思潮。只有他比別人更能夠感受到路線與現實的脫節,無論競選多麼努力,都無法挽回敗局——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謝長廷此時拋出“趨藍”言論,固然有問鼎民進黨黨主席、引領路線檢討獲取一定的歷史定位的投機意味。但他只不過説出了民進黨目前路線導致的困局和改革的方向。也與筆者很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觀點(按畢殿龍搜索參看《民進黨只有分裂才能浴火重生》)不謀而合。只要民進黨被深綠綁架,民進黨真正的轉型就不大可能。讓“急獨”去臺聯黨,可謂是減少民進黨改革阻力、十分聰明的合併同類項。
 
  謝長廷身份和對2016台灣領導人超然的立場,讓其更有資格和力量率先提出改革的風向球。但這不代表就能夠成為民進黨內部的共識。謝長廷“趨藍”言論一齣,明確反對的恰恰是本應站在改革最前沿的中生代。比如段宜康、梁文傑等都公然説民進黨的路線沒有問題。謝長廷、許信良之外,有實力的民進黨大佬呼應寡。所以,“趨藍”言論,如果不能在敗選之後趁熱打鐵、深入檢討,很可能越往後阻力越大,除非謝長廷自己能夠擔任黨主席。由此可以判斷,“趨藍”在民進黨內只是有人對深綠之外的顏色心嚮往之,深度和廣度都還要對藍色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趨藍”言論引起藍營和臺灣社會上的狐疑,除了民進黨目前暫時群龍無首、不能形成最基本共識之外,也和謝長廷提出者有關。因為民進黨能夠對臺灣借殼上市,自然也能夠用“趨藍”言論,去暗度陳倉,奪回政權。所以,民進黨的趨藍言論要為兩岸廣大民眾接受,除了黨內形成共識做出決議之外,還應該有具體的動作。這是個很複雜和艱難需要耐心的過程,時間很可能會拉很長。如果2014年之前沒有完成相應的路線調整,再設若到時沒有調整路線的民進黨選得還不錯,改革的聲音會更加微弱,只能在2016再次重復一次失敗的惡性迴圈。
 
  選舉,是讓政黨調整路線最好的渠道。唯有民進黨放棄族群操弄、藍綠惡鬥,臺灣的政治生態才算良善、成熟,臺灣的發展才不會糾結在敵我對立中。值此,無論謝長廷“趨藍”言論有多少出於個人目的,臺灣社會都應對其不吝掌聲。 (台灣網網友:畢殿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