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福利院兒童啟用百家姓是一種進步

時間:2012-02-07 16:13   來源:台灣網 

  昨天,媒體報道稱山東濟南市兒童福利院廢除沿用近50年的“福”姓,開始使用百家姓給孩子取名。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北京市15家兒童福利機構已經陸續棄用原先的“黨”“國”等姓,目前也已全部用百家姓中的姓氏給孩子取名。(2月5日《京華時報》報道)

  毫無疑問,在整個人類社會中,棄嬰與孤兒是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小小年紀的他們,早早就失去了父母的懷抱與家庭的溫暖,開始承受人生的冷酷與命運的無情。好在我們這個社會是溫暖的,給了他們一個新的家園——兒童福利院。正是在兒童福利院,他們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被人疼愛受人呵護,接受正常的教育,最終長大成人,融入社會。

  但遺憾的是,福利院長期形成的取名習慣,使得姓名成了貼在福利院兒童身上一個鮮明的標簽。比如,濟南市兒童福利院收養了400余名棄嬰、打拐兒童,這些孩子近50年來一直都姓“福”。如此一來,這些孩子一旦走上社會,別人從他們的名字上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身世——他們是從福利院出來的,他們不是孤兒就是棄嬰;而這一切,無疑使孩子們的隱私暴露無遺,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眾所週知,作為棄嬰與孤兒,福利院的孩子自幼就承受了命運的不公,因此,在他們的成長歲月,就需要外界傾注更多的心血,除了衣食上的照顧與心靈上的撫慰之外,他們更需要人文上的關懷。而在筆者看來,對福利院兒童最好的關愛,就是去標簽化,去掉貼在他們身上的棄嬰、孤兒的標簽,使他們與正常家庭出來的孩子的並無二致,使他們最終能夠親密無間地融入同齡人的圈子裏。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福利院終於改變傳統做法,開始為孩子們啟用百家姓。比如,在北京,“每家福利機構每年會輪流使用百家姓中的4-5個姓,比如第一批撿到的孩子姓趙錢孫李,第二批孩子的姓可能就為周吳鄭王。”不用説,這一種做法,彰顯的正是時代的進步。

  美中不足的是,啟用百家姓只是部分福利院的做法,換言之,仍有一部分福利院還在採用傳統的方法給孩子們取名,面這,無疑會給孩子們的人生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民政部開始修訂《兒童福利機構基本規範》,擬對福利機構孩子的取名進行規範。如擬規定兒童姓名不應含有歧視性、不應隱含其生理缺陷、不能在兒童姓名上附加政治和宗教色彩,不能從姓名中聯想到其收養兒童身份等。但願民政部能夠加快步伐,早日出臺新的《兒童福利機構基本規範》,讓每一名在福利院長大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個來自百家姓的姓氏。(台灣網網友:黃燕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