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家庭”的前提應該是指標和諧

時間:2012-02-03 16:04   來源:台灣網 

  昨天,記者從北京市婦聯獲悉,“北京市和諧家庭指標體系”已制定完成,會上網、藏書量300冊以上、常旅遊聚餐等成為了新的評選指標,對於這些新標準,網友認為與家庭是否和諧無關。(2月3日《新京報》)

  “首都和諧家庭”的出爐凸顯了婦聯工作的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指標體系和稱謂出現。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五好家庭”及其指標顯然已經過時,而北京市婦聯的推陳出新乃是社會發展的潮流使然。但是,任何稱謂的評比都必須有前提條件,那就是指標體系必須合情合理,既符合社會發展的現實也有著對於未來的前瞻性考量。所以,“和諧家庭”的前提也必須是指標和諧。

  “和諧家庭”的稱謂可謂時髦,但細看其指標就有些汗顏。諸如“經常聚餐、購物、旅遊、上網等”頗具有物質化銅臭的腐蝕。其實,和諧與否更重要的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該是精神層面多於物質層面的。比如家庭關係和睦遠遠比上網時間靠譜些,而家庭成員之間的漫步和家庭小聚會遠遠比旅遊要好得多。更可悲的是,假如經濟條件不允許的家庭不能上網難道就被排斥在“和諧家庭”之外了嗎?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可見,要“和諧家庭”必須其指標體系是和諧的,對於如何和諧應該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很多文明社會的規則。

  當然,在“和諧家庭”的指標體系中也有些很值得推薦,比如綠色出行,公交出行;比如低碳生活;比如尊老愛幼;比如不隨地吐痰等等。既然這樣的指標很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普遍規則就應該納入到“和諧家庭”的指標體系之內,同時將那些“強人所難”的指標剔除出去,讓整個指標體系變得合情合理。當然,指標的和諧還包括指標是可以考核的,假如有些指標本身不具備考核的條件,那麼這樣的指標也僅僅是徒有其表的。

  其實,無論是什麼稱謂的考評,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促進社會家庭關係的和睦融洽,形成穩定的社會秩序,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改善民生。假如拋開這樣的終極目的不談,僅僅是去考量其指標體系也是遠遠不夠的,或者是本末倒置的。(台灣網網友: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