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焦慮如何化解?向左、向右,向“細”看!

時間:2012-02-03 15:35   來源:台灣網

漫畫作者:江濤。(圖片來源:台灣網)


  臨時侯車棚有黃、紅、藍三種顏色,而旅客買到不同車次的車票,下面都印有在哪種顏色的車棚底下侯車。南昌火車站一個小動作,減少了旅客到處打聽侯車地點的麻煩,帶來了溫暖和溫馨。(2月2日中廣網)

  春運期間運輸企業如何服務好旅客,讓旅客走得好?南昌火車站給出了實實在在的答案:“千和諧,萬和諧,旅客有怨難和諧。待旅客為親人,為旅客辦實事,事不在大小,關鍵要辦到旅客的心坎上,讓旅客在細微之處感受到溫暖。”

  一句“待旅客為親人,讓旅客在細微之處感受溫暖”,意味深長。

  鐵路是百姓出遠門首選的公共交通方式。鐵路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一樣,天職就是為旅客服務,讓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應當承認,這些年來,鐵路部門在這方面動了不少心思,想了不少點子。逢年過節,特別春運期間,鐵路部門都會採取增開售票窗、增開學習專列、民工專列及送票到府等等措施,但為什麼花費了精力而老百姓並不滿意,因為它們與老百姓的心思接軌方面還有些兒出入。

  旅客對運輸部門服務的“感受指數”,是他們評價運輸企業服務品質的參考依據。這個“感受指數”是什麼?就是廣大旅客對自己出行時購票、候車、乘車時所感受到的鐵路服務細微之處的口頭評價。

  龍年春運還沒開始,一個數字已經被很多人不斷引用,在去年28.5億人次的基礎上,今年春運總客流量再創新高,達到驚人的31.58億人次,相當於全國所有人平均遷移了兩次還要多。這就意味著運輸企業在龍年春運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積極應對不斷攀升的客流高峰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運輸企業與旅客之間的有效溝通、互諒。

  俗話説: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越是面對複雜多變、繁重的運輸任務,越是需要政府、職能部門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越是需要我們的運輸企業從小處著手,把工作做細做實,解決百姓出行困難,化解社會春運焦慮。只有這樣才能讓百姓滿意,讓社會和諧。(台灣網網友:謝曉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