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將至,年終獎無疑是各個行業最為關心的話題。近日,網上一條一汽大眾將發放相當於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招來一片“羨慕嫉妒恨”。記者今天上午向一汽大眾證實,公司今年年底確實發放了27個月工資作為分紅。(《法制晚報》12月21日)
筆者愛人是一所中學老師,所謂的年終獎只不過多發一個月的工資而已。看到這則新聞,她嘮叨了足足有一個小時。由此可見,一汽大眾的年終獎分配,恐怕也多少能夠折射出全國的形勢來。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年終獎差距如此天壤之別,或許才招在眾多網友“羨慕嫉妒恨”的真正原因。
“不公平”仨字。《聖經》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是謂“馬太效應”。年終獎的發放,無疑就是對這種“損所不足而奉所有餘”的“馬太效應”的深刻詮釋。如此“馬太效應”,不僅與自由市場的資源合理配置無關,恰恰是對經濟規律的違背,更是對社會基本公平的撕裂。
事實上,收入分配的格局究竟是呈現中間大兩端小的“橄欖式”健康,還是成為兩頭大的“啞鈴型”和諧,實在是個無需討論的常識。但是,如今的收入格局已經隱約呈現出高者愈高,低著愈低的格局,“年終獎”非但未能將之柔化,反而有使之加劇的趨勢。
筆者認為,近年來,由收入差距形成的社會不公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收入的過分懸殊,無疑也會對社會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帶來一定影響。十七大報告中稱,“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差距如此之大的“年終獎”,在哪能認人看到收入分配製度的“合理”之處呢?
當前,啟動收入分配改革,縮小城鄉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是收入分配改革至今沒有實質進展。收入分配改革啟而不動,居民收入比重不斷下降、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嚴重影響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進程,制約著低收入群眾生活水準的提高。看來,如何揪出畸高收入行業背後的“畢姥爺”,給力收入分配改革已迫在眉捷了。(台灣網網友:唐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