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推新服務標準更應讓服務心貼心

時間:2011-12-06 10:37   來源:台灣網

  10月18日,鐵道部曾承諾將努力創新服務方式手段,組織對《鐵路旅客運輸服務品質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儘快向社會公佈。日前,鐵道部最新修訂的《標準》顯示,列車晚點須及時通告,超過30分鐘要説明晚點原因並致歉。(12月01日《新京報》) 

  鐵道部推出新的服務標準,無論是購票、候車、進出站安全有序,日常等候時間不超過5分鐘,還是提供多種購票渠道和支付方式,解決購票排隊問題,或者是提供舒適的候車環境,有序的乘車環境,都應該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更是為乘客著想,也是一種眼睛向下的思維。 

  但筆者覺得,光有服務的標準、服務的思想、服務的形式還不行,更要有服務的心貼心。服務不能心貼心,再好的服務標準,服務思想,服務形式,都是虛的,不是實的,更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如今,一些鐵路運輸單位追求的是表面現象,玩的是虛套套,形式主義嚴重,鐵道部一有要求,宣傳先行,實際不動。只是在旅客出行醒目的地方張貼標識,應付上級的檢查,而實際上服務沒有提高,應付上面的水準卻不斷大漲。還有乘客在候車室候車需要舒服的環境,一些候車室無人管理,無人值守,只是在進候車室安檢一過後,任你隨便,有些旅客也不知自己乘車在第幾候車室,問哪些工作人員,給你來一句,“自己不長眼睛啊,電子屏上有呢”。更有一項服務更是高,所謂的小紅帽服務,拿個喇叭到處喊,可以提前上車,提前上車先得交錢,然後可以幫助你提前上車,而哪些老大爺老太婆,腿腳不方便,需要工作人員攙扶一下,似乎不給錢,也就沒有提前服務。 

  如此諸多的所謂的好服務,標準化服務,怎能讓服務標準實現,如何讓服務心貼心?要讓服務標準深入人心,讓服務標準更規範,還要讓服務人性化,更要讓服務心貼心,工作人員更應該換位思考,也應該放下架子,把自己當作旅客的朋友,更應該讓旅客成上帝,或許新的服務標準,才會有新的氣象,新的起色,更有新的服務。 (台灣網網友:白東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