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真實之作,軍方支援很重要
不少觀眾尤其是軍迷表示,片中集中展示的我國陸軍現役武器裝備實屬罕見,武裝直升機參與作戰,特種兵單兵近身肉搏等場面非常熱血,極富震撼力。軍迷們甚至在網上討論影片中的戰術動作、手語之類,認為都比較到位。
該片製片人、春秋時代影業董事長呂建民以及陳輝等介紹,這部影片得到了南京軍區的支援,電影共發射導彈5枚,每枚價值100萬;消耗子彈3萬餘發;動用多款中國現役軍用飛機,包括殲-10戰鬥機、直9、武直-10等共200多架次。在一場大規模戰爭戲中,32輛現役坦克同屏出現,包括96A等。其中,多款現役裝甲車、坦克、直升機是首次在電影中出鏡。有真正的特種兵飾演片中的角色,演員均到部隊訓練兩個月才能上崗,而戲裏的一批群眾演員是江蘇省特警總隊的特警,“所以這幫人狙槍的動作、戰術的動作是相當精準的”。呂建民説,拍攝過程中,為了真實,有參演士兵受傷。拍攝武裝直升機追汽車的時候,“如果飛得很高就不像,而且也不好看,就一直要求降低高度,最後一次是螺旋槳差點打到樹上了。”
更重要的是,《戰狼》可謂是一部誠意之作,影片耗時7年,劇本改了14稿。拼命三郎吳京,把這部作品視為他的生命,花了18個月的時間在部隊深入生活、採訪,最終多項成績在特種兵中首屈一指,還破了幾個紀錄。他離開時,部隊拉出橫幅“向吳京同志學習致敬”。在影片宣傳期間,吳京去了21個城市跑路演,就他自己一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去8個影院,最終一共跑了全國600多家影院,親自與影城、院線方面溝通。
在近年來純粹的軍事題材電影中,《戰狼》是市場化最成功的。白孟宸認為,過去軍事電影不成功的原因並不是觀眾不想看,恰恰是我們的主創團隊跟軍隊沒有那麼深的紐帶和血肉聯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軍事電影,如《地雷戰》、《地道戰》,主創團隊都是打過仗的,他知道戰場上發生過什麼,他知道自己為什麼戰。然後一直到南疆對越戰爭,又出了很優秀的軍事電影,因為主創有從戰場上回來的,至少傳回來一些氣息、一些情懷,催生了成功的作品。”他認為,《戰狼》的成功重要因素之一是吳京跟軍隊很深厚的交集,“他了解軍人,尤其是了解普通軍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那他拍出來的東西才豐滿、可信,軍人才會在看了電影之後,自發替你宣傳,傳遞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