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能唱多遠

時間:2014-09-16 08: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日前,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巔峰之夜廣告招標會在杭州舉行。某化粧品品牌以1070萬元的天價創下了堪稱中國電視史上最貴的單條廣告——冠軍産生前的一分鐘廣告。

  《中國好聲音》開辦三季,每一季決賽的廣告位都可謂“中國好時段”,刷新著國內真人秀節目的決賽吸金紀錄。“好聲音”模式能否一直走下去?以“好聲音”為代表的一眾音樂選秀節目和藉此涌現的大批選秀歌手,又能走多遠?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業界人士。

  “好聲音”模式會衰退嗎

  《中國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過去的音樂類選秀節目,並不是純粹的選音樂,而更多地考慮選手形象、偶像魅力等,只不過表演方式是演唱。好聲音的核心優勢,在於對音樂極致的追求——每一季都有能讓人記住的聲音。”

  據悉,“好聲音”原版節目《The Voice》誕生於荷蘭,在總人口不過1650萬的荷蘭吸引了300萬觀眾。調查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好聲音”模式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高收視率。

  儘管原版模式已很成功,陸偉透露,浙江衛視在引進“好聲音”時,還是加入了明顯的本土化元素。如,強調導師與學員的情感溝通。第二季中,海外模式方強烈建議《中國好聲音》使用曾在海外版中獲得巨大成功的“偷人模式”,即,別的導師淘汰的學員可以收為己用。“但我們後來放棄了。因為,這與東方的師生文化傳承相衝突。”

  在陸偉看來,《中國好聲音》有幾大優勢。“首先是硬體保證。我們的音響設備、音響團隊都是世界一流的,伴奏樂隊也是一流的。第二,形式有設計感。通過設置每一季的不同主題,形成對受眾的吸引、培養。”

  “第一季主題比較寬泛,就是‘唱出你心中的歌’。第二季做了大膽嘗試,主題是‘小眾化音樂’,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第三季主題是‘向經典致敬’,力推了大量中國樂壇金曲,不乏粵語歌曲。”

  陸偉坦言,“好聲音”模式的力量在衰退。“觀眾看到一個新鮮模式,會覺得特別好看。但看到第二遍、第三遍,肯定會逐漸冷淡;加上還有很多模倣者,該形式難免流於浮泛。”但模式衰退並不是致命的。他以選秀節目《美國偶像》舉例,“辦了十幾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常江認為,一個電視節目的生命力,是形態、內容和製作水準三者結合的産物。“《中國好聲音》區別於其他同類節目的最主要特徵,在於其兼顧三者。我認為,自2012年開始的模式引進風潮正在逐漸冷卻,留下的是以內容為本所堅持的精良製作。而那些以為買了模式就能狠撈一筆錢的製作方,恐怕要漸漸被淘汰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