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特技無法取代高超表演

時間:2014-09-05 08:33   來源:新京報

  誠然,突飛猛進的CG技術可以讓模擬人物的動作和表情日益精確化和複雜化,但我始終覺得,數字技術無法取代演員的表演,瑟金斯也會得到他應有的認可。

  一部採取了最新“室外動作捕捉技術”的年度大片《猩球崛起2》,成功地通過一群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的猩猩,俘獲了萬千觀眾的心。乃至於扮演“凱撒”的動作捕捉替身安迪瑟金斯,也成為熱議人物。

  熱議話題中,這名塑造了《魔戒》中的咕嚕、《金剛》中的金剛以及本系列電影中的猿類首領的職業演員,是演技派的全權代表,影迷甚至認為他幾次三番地落選奧斯卡表演獎的提名,是因為學院對這種表演的“刻意漠視”。我們把藝術陰謀論暫且擱置,從而專注于一個問題:數字技術,有朝一日可以替代表演,讓演員們失業嗎?

  其實,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早已不是理論層面的顧慮。去年由著名導演阿裏福爾曼拍攝的影片《未來學大會》就拋出了這個命題:影片中的未來世界,CG技術已經可以通過捕捉到的演員表情,精確模擬出幾可亂真的角色表情(雖然在眨眼時帶有小瑕疵),從而逼迫許多無戲可接的過氣演員接受製片方的合同,將自己的形象一次性出售給他們。粉絲們繼續為銀幕上永葆青春的面孔搖旗吶喊,而明星本人已經被時間淡忘。

  情節雖帶有許多猜想和誇張成分,但這對從業者來説也絕非危言聳聽:迪士尼翻拍的科幻作品《電子世界爭霸戰》,便是將原主演傑夫布裏吉斯進行了動態掃描和捕捉,從而用電腦還原了一個年輕版的布裏吉斯來扮演CLU這個反派。

  誠然,CG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讓其模擬的人物動作和表情日益精確化和複雜化,但我始終覺得,就如同機器人無法完全模擬出人類的情感一般,數字技術也無法取代演員的表演。

  電影是一種可以放大感官體驗的藝術形態,試想一個特寫鏡頭下的傑出演員,會在那數分鐘乃至數秒鐘的時間內表現出多少微妙的情感?每一寸不易察覺的肌肉動作、每一個恍惚迷離的眼神變化,這些牽動每個觀眾心緒的東西,並不是數字推算就能獲得的財富,而這些,也正是演員之所以成為電影製作中最核心資源的立身之本。因此,我們完全沒必要對表演這個職業技能妄自菲薄。

  那麼,表演是不可替代的,是否意味著數字技術也在這方面一無是處了呢?或者説,安迪瑟金斯的表演天賦才是幫助上述他參演影片獲得佳績的主因呢?也不儘然。瑟金斯扮演的這些形象,CG會在外形、動作和表情上做不同程度的修飾和提升,比如咕嚕和凱撒憤怒時眼睛和嘴巴的放大程度,肯定是現實中演員無法做到的,而這種藝術化的“放大”,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角色的情感衝擊力,而這些感染因素的獲得,數字技術是功不可沒的,我們也不應該把這些都算到一個捕捉替身的身上。

  業內在褒獎這些虛擬角色扮演上並非鐵板一塊,羅賓威廉姆斯就因為“阿拉丁”這個虛擬形象,獲得過表演獎提名,關鍵,還得看演員對於角色起到了多大貢獻。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瑟金斯也會得到他應有的認可。(謀殺電視機 影評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