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後會無期》擁抱消費主義大時代

時間:2014-07-30 08:13   來源:新京報

  從市場運作和內容呈現來看,韓寒跟郭敬明似乎沒有本質區別。

  《後會無期》裏那些絮絮叨叨的畫外音和平淡、支離的敘事幾乎讓人想起王家衛,影像調性和角色設定雖然不同,但極端個人化的文藝風格如出一轍,要麼很喜歡,要麼很不喜歡,幾乎沒有騎墻的餘地。當然,韓寒畢竟是所謂“80後”的代表人物,他出手顯然更適應眼下這個年輕化的電影市場——只要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把導演個人特色落實到位,總有一部分擁躉會埋單。

  把《後會無期》跟《小時代》對比,從市場運作和內容呈現來看,韓寒跟郭敬明似乎沒有本質區別——

  《小時代》改編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説,《後會無期》雖是原創劇本,但很多內容與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等小説淵源頗深;《小時代》凸顯“男色”消費,《後會無期》也主要是幾個帥哥的故事;《小時代》營造粉絲熱潮,《後會無期》也號召導演、演員的粉絲來造勢。

  最大的區別應當在於兩部影片對於物質現實的截然不同態度:《小時代》充滿了奢華的消費主義符號,在繁華都市裏演繹愛恨情仇;《後會無期》則以草根的視角描述了荒涼、落寞的城鄉空間,講述了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不過影片最後給出了一碗“成功學”心靈雞湯:作家成名,“小姐”從良,有情人終成眷屬,流浪狗膘肥體壯。

  如果説《小時代》所傳達的生活理念確實物欲濃厚,那郭敬明在影片中的表達也是一以貫之,而《後會無期》的姿勢和態度卻呈現出某種悖謬:宣稱“不崇拜明星,只崇拜衛星”,可影片幾乎集齊了全明星陣容;劇情看似有著刻意的反消費主義意旨,營造出與主流價值觀處處衝突的叛逆姿態,但這一切還是為了拉高票房:韓寒代言的某品牌汽車成為片中時刻顯現的植入廣告,而當年梁文道讚譽的“寫下去也許會跟魯迅一樣”的青年作家,現在已成為抱著女兒與網友嘻哈的“國民岳父”,並借此來行銷、宣傳影片,再次印證了其擁抱消費主義的姿勢;此外,以一個青年反叛者姿態出現,並將此格調貫穿影片的導演,卻在片中不斷地講大道理,一副“人生導師”的面相。

  《小時代》一個很大的毛病在於幼稚,“大人們”看來無非是小女孩過家家;《後會無期》似乎也一樣,幾個輕熟男耍耍酷、吐吐槽而已,這種調調在世界電影史上屢見不鮮,從詹姆斯迪恩開始就源遠流長,《後會無期》實際上不無幼稚地填補了時下國産片的此一題材空白。

  不管怎麼説,一個三十齣頭的年輕人在影片中不斷堆砌格言警句和人生道理,這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你連人生的道路都還沒走過,哪來的人生道理?不過這些要求對一個年輕的處女作導演來説確實有些苛刻,作為起點,這部影片已經非常亮眼。(圖賓根木匠 影評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