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特定日子,我偶爾一上微博,滿屏都在談《爸爸回來了》《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感覺全中國都在看這些新鮮熱辣的綜藝節目。可是若干年前,我們還在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時髦的小妹妹也向我推薦過《全民大悶鍋》,到現在,還經常被提起的臺灣綜藝節目,也就只剩《康熙來了》。
我是在吳宗憲的節目裏認識小S的,當時她還是個牙套妹,和大S一道。姐姐呆呆的,美而平板,妹妹活靈活跳,也就是個普通的小丑角。到現在,她勇於吃男明星豆腐、什麼話都敢説、各方面都放得開的形象,卻是在《康熙來了》裏面樹立的。而我也就是這樣認識了蔡康永,他偶爾掉書袋,但基本上不過分。他也會開玩笑,可是總有分寸。他淡淡的書卷氣讓人欣賞——胡瓜太鬧騰,吳宗憲太毒舌,蔡康永恰到好處。
這麼想的觀眾不止我一個,所以,《康熙來了》在臺灣一播就是10年,影響力輻射大陸。但正如所有人都看到的一樣,臺灣綜藝節目正在式微,看的人少,於是成本被壓縮;成本壓低了,於是布景一成不變,大腕兒請不來,更不用説格局創新,勇於試錯了。這不過是一個小島,沒有那麼大的海闊天空。觀眾愛看明星,挖掘他們背後的初戀、暗戀、前男友、前男友的前女友……但一個明星能有多少故事?總歸會窮盡的,而觀眾的好奇心無窮無盡,連我看綜藝節目這麼少,都看熟了許多通告藝人的臉。還有許多業外人士也上過電視了,甚至連廖輝英——我少女時候就知道的女作家,都上節目談過床上話題了,還有多少牛人、好故事能挖掘呢?
也許,這也是應該的,再好的佳肴也會吃厭,再美的人兒也會司空見慣。後浪一拍一拍逼上,前浪不得已、不情願地後退,最終死在沙灘上。韶華盛極,總應告一段落;新人輩出,最終少有大師。
臺灣綜藝節目的冬天來了?沒關係,冬天既然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風水輪流轉而已,只是,哪一年會轉回去,誰也不知道。(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