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足覺”,方為知足

時間:2013-09-25 13:33   來源:人民日報

  孔子誇公子荊“善居室”,是誇獎他對待財富的心態。公子荊的財富狀況,有三次變化:始有,少有,富有,但他的快樂是一直的,他在家庭財富的每一階段都很知足,不貪婪,不奢求,在有限的財富中感受到滿足和幸福,下一階段沒來之時,不奢求,下一階段既來之時,不拒絕,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富貴行乎富貴。公子荊的真聰明在於——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一般人理解為:懂得滿足,便會常常快樂。這樣理解很好。但是,這個“知足”的“知”,不光是我們常説的“懂得”的意思,還有“感知”的意思。因為,快樂不是源於對快樂道理的理性認知,而是來自對快樂生活的感性體會。

  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未必就能快樂。快樂在於:我們的心靈能否在有限中感知無限,在單薄中感知豐富,在缺憾中感知圓滿,在匱乏中感知充足?一句話,能否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知幸福?

  我們有感知色彩的“視覺”,感知聲音的“聽覺”,感知滋味的“味覺”。但是,上帝還賦予我們更為重要的能力:一種感知幸福的知覺,這種知覺,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足覺”——一種滿足的感覺。足覺是一種心靈的能力,是比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皮膚的觸覺更為重要的知覺能力。

  失去“足覺”的人,沉淪于物欲之海,欲壑難填,與物相刃相靡,最終麻木不仁,燈紅酒綠而醉生夢死。“足覺”,讓我們感知人間的溫暖,感知世界的詩意。擁有“足覺”,才是“知足”。對於幸福來説,“知足”,比“饜足”更本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