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要重建阿房宮了,不,確切地説,是重構阿房宮地産了。
有消息説,日前,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和北京首創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計劃累計投入380億元,先建個佔地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再以此為核心,打造佔地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遊産業基地”。
據稱,為了“新阿房宮”,當地此前投資2億元打造的阿房宮景區將被拆除,這一佔地1000畝的人造景區距離阿房宮遺址僅200米。
歷史上的阿房宮究竟是什麼模樣,是否建成並被焚燬,至今考古學家仍存爭議。有專家指出,阿房宮名存實無,“前殿現場只有3堵墻,連南墻都沒來得及建起”。爭議歸爭議,只要那片遺址盡可能地以真實、原始狀態留存于現實,給考古學家以空間和時間,後人終是有機會去接近歷史真相。
遺憾的是,今天,附麗于這夯土遺址之上的380億文物地産之夢,怕是要徹底了斷人們對阿房宮的歷史追索。當人造阿房宮逼入眼簾,真歷史被假古董包圍;當密集的商業住宅環繞遺址公園叢立,城市歷史被以平方米為單元廉價售賣;當冠以藝術中心、會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的商業地産崛起,文化被金錢強暴——後人還有機會想像“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的阿房宮麼?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阿房宮遺址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為什麼要保護一個只有夯土臺基的文化遺址?僅僅是為了詩人筆下《阿房宮賦》的壯麗想像嗎?非也。我們保護歷史文化遺址,實際上是在保護我們的文化記憶。文化記憶的價值在於它的原真,然而,過度的商業化卻扭曲了我們的文化記憶。2億元的人造阿房宮、380億阿房宮文化旅遊産業,除了留下一批假古董,以及文物地産的一地雞毛,實在看不出對文化傳承有怎樣的推動力。
阿房宮文化遺址“保護性開發”的最大憂慮就在這裡。文化遺産是人類共有的財富,文化遺産保護的根本目的是要將其完好地保存下來傳承後人,它不屬於某個城市,更不可以折價售賣給某個企業。公權力對文化遺産的壟斷性經營,所傷害的不僅僅是公眾對文化遺産的公共權利,而是對文化遺産的壟斷解讀——根據需要,隨意將歷史文化切割,並以假古董的形式固定下來。
過度商業化割斷了歷史文化延續的命脈,更割斷了對歷史的尊重。在歷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然後招商引資,打造項目使地價升值,如此開發模式拉動了一個城市的GDP,卻毀掉了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基因,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西安,是要用380億來毀掉自己千年文化積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