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畫派(1840—1920)——上海博物館繪畫和書法作品展》近日在巴黎市立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雖然全價票達到了7歐元,但仍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觀看。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可以享受半價票的群體中,除了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者,還有14至26歲的青年人。
賽努奇博物館是法國第二、歐洲第五大亞洲藝術博物館,其長年對外免費開放,允許拍照。除了長期陳列品外,還經常舉辦臨時性展出活動,並對於其中的一些展覽收取門票。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繼2008年國內博物館迎來免費開放的大潮之後,美術館免費的大門也在2011年被開啟。按照文化部、財政部的意見和部署,到2012年年底之前,各級美術館將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門票沒有了,原本應該給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然而,在現在的一些博物館、美術館,卻出現了參觀環境大不如前的情況。一些觀眾漠視館內規定大聲喧嘩、隨意觸摸展品,很多觀眾不懂得如何欣賞藝術品,也不了解看展覽的基本規矩,使得優雅的欣賞環境蕩然無存。
免費開放只是前奏,如何讓觀眾在博物館、美術館裏不僅僅是看熱鬧,而是系統了解某一時期的美術作品,真正提高公眾文化素養,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讓門票重新“登場”,無疑是一個不錯的策略。海外很多著名博物館每週或每月都設有固定的免費開放日或免費時段。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成人票25美元)每週五16時至20時可免票進入;俄羅斯著名景點克里姆林宮(成人票和學生票分別約合75元和21元人民幣)每月的第三個週一都向18歲以下者免費開放,每天16時以後,學生和退休者可免費參觀;巴黎的盧浮宮每月第一個週日和國慶日免費開放,且每週五18時以後對所有26歲以下青年免費開放。
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美術館也是當地的著名景點,因此在門票的收費上既要保證創收,又要國民能夠接受,因此呈現出內外有別的特點,以埃及最著名的開羅埃及博物館為例,30年來,票價對國民和阿拉伯人從1埃鎊提高到2埃鎊,再到現在的4埃鎊;而對外國遊客提價更多一次,從10埃鎊,提高到20埃鎊、40埃鎊和60埃鎊(埃鎊與人民幣匯率近乎1:1)。
博物館和美術館的館藏資源,如何能更“公平”地向公眾敞開大門,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免費並不意味著“公平”,當一些人開始把博物館、美術館當成納涼休閒的地方,甚至還有名人在微博上發資訊,讓大家到博物館中去躲避PM2.5的時候,我們如何保證那些渴望通過參觀提升自己文化素養的觀眾權益呢?
對於博物館、美術館來説,免費開放並不意味著完全意義上的免費,而僅僅是讓公眾進入場館本身沒有門檻,但為了創品牌、吸引觀眾、創造更好的參觀氛圍,還是可以通過推出一些臨時或特別展覽來收取門票。同時,博物館、美術館還可以根據參觀者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價格門票,來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定價本身也是一種藝術。(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