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電視熒屏是好鬥的,也是疲軟的。“限娛令”之下,衛視洗牌加劇,湖南衛視多年衛視龍頭大哥的地位不再,新的霸主尚未形成;電視劇在2012年被委以重任,然而硝煙瀰漫的抗戰劇和家庭鬥爭的倫理劇幾乎佔據了電視熒屏,讓2012年的電視劇變得異常“好鬥”;一方面是電視劇火熱的播出,一方面卻是熱播劇沒有捧紅明星,也沒有貢獻經典熒屏形象,2012年電視劇正快速蛻變為“一次性用品”;在熒屏滿眼劇集的包裹中,《中國好聲音》提供了人們更多對美好的渴望,在2012年的綜藝節目中鶴立雞群。
衛視三家爭霸格局形成
2012年元旦正式執行的“限娛令”,對上星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娛樂性節目的總量進行限制,省級衛視19:30-21:30的編排趨於一致,湖南衛視黃金檔播綜藝節目、晚間播電視劇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喪失殆盡;“限娛令”也促使各大衛視把電視劇作為播出的“避風港”,市場化最充分的電視劇甚至決定衛視競爭的勝負與格局。
上半年,由於劇場收視失利,湖南衛視保持近十年的絕對優勢喪失,“江(蘇)湖(南)爭霸”格局形成,在央視索福瑞提供的71城市數據中,雙方差距已經微乎其微;暑期《中國好聲音》的播出,浙江加入混戰,形成“江(蘇)浙(江)湖(南)”三家爭霸的格局;2012年8月,在業界流傳甚久的收視率造假浮出水面,以收視率被污染為由,湖南衛視棄用城市網數據改用與央視統一標準的全國網數據,試圖從數據上“差異化競爭”。但直至年末,江蘇、浙江、湖南都以絕對性的優勢勝出,2012年的衛視競爭,變成了群龍無首的格局。
電視劇“鬥”得一地雞毛
一方面“限娛令”讓衛視競爭更倚重於電視劇;另一方面,總局對宮廷、穿越、諜戰、警匪等劇目進行限制,並要求加大現代劇在黃金檔的播出比例。面對題材的管制,電視臺和製作單位都“削足適履”,這導致播出數量和收視比重較2011年都有所上漲的電視劇,在2012年卻缺乏亮點。抗戰、諜戰、家鬥(婆媳鬥、婆媽鬥、女婿丈母娘鬥)、宅鬥、宮鬥,2012年的電視螢幕繞不開一個“鬥”字。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5日,上星頻道(除央視一套和八套)黃金檔期間播出電視劇214部,其中抗戰劇及諜戰劇共72部,佔據播出比例34%。江蘇、浙江、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天津等七家強勢衛視共播出電視劇151部,抗戰加諜戰題材比例高達28%。
廣電總局要求衛視黃金檔加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播出比例,然而,現實題材幾乎統統成了“偽現實主義”的家庭倫理劇。根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東方衛視播出電視劇中,家庭倫理劇比例高達32%,北京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中,家庭倫理劇的比例高達40%。這些家庭倫理劇中,家庭儼然成了另一個戰場,家裏永遠是硝煙瀰漫、戰火不斷。《當婆婆遇上媽》《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新女婿時代》……這些劇集中,家庭關係永遠雞飛狗跳、矛盾重重,故事總是在婆媳、婆媽、家産、房産、孩子上打轉,人物關係永遠是劍拔弩張,家庭生活永遠是一地雞毛……憋氣的女婿、張揚的岳母、不可愛的婆婆、麻辣的媳婦……“家鬥”成為2012年熒屏印象最深刻的詞彙;也讓“接地氣”成為2012年讓人聞之掩鼻的詞彙。
2011年楊冪、吳奇隆、劉詩詩等因電視劇一夜爆紅,而2012年“熱視劇”卻沒有一部成功捧紅一個明星——2012年,電視劇的衍生價值越來越低。
綜藝“好聲音”獨秀
與疲軟好鬥的電視劇市場相比,2012年綜藝節目則尚有《中國好聲音》一枝獨秀。“限娛令”幾乎直擊娛樂大戶湖南衛視的命門。2012年湖南衛視綜藝節目一直處於疲於奔命的為創新而創新之中,新上檔的節目幾乎都來去匆匆;江蘇衛視一檔《非誠勿擾》持續紅火了三年,進入收視話題疲憊期,也未能帶火江蘇衛視推出的其他綜藝節目。
在負能量包裹著的2012熒屏中,《中國好聲音》卻再次引發收視狂潮與全民熱議。《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一方面在於大眾對於“正能量”的期待:多年來,選秀節目與炒作、潛規則、黑幕、暗箱操作如影隨形;《中國好聲音》則以“盲選”為賣點,避免了導師對於學員形象的先入為主和主觀印象,並在盲選階段規避了各種可能存在的“潛規則”。
《中國好聲音》同樣是行銷的成功。各種爭議和話題不斷讓《中國好聲音》在播出期間牢牢佔據話題熱點中心,一次次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成為網民討論的對象,最終形成了席捲全國的“好聲音”風潮。
然而,試圖通過此節目撬動産業鏈的《中國好聲音》,紅火或許只能停留在熒屏上。2012年,《中國好聲音》選手開始了全國巡迴演唱會,然而廣州、長沙等地頻頻遇冷,成都演唱會甚至因不看好而取消。綜藝産品的衍生仍舊是一個課題。(梅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