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國夢”

時間:2012-12-04 10:15   來源:光明日報

  馮小剛新作《一九四二》正在熱映,這部改編自劉震雲調查體小説的電影,引起各方關注。一項調查顯示,有93.8%的網友表示,《一九四二》“非常優秀,超過心理期待”。有媒體報道説,這部電影讓一些老人回憶起了逃荒時的悲慘往事。

  電影作品固然有藝術加工的痕跡,但是這部以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歷史背景創作的電影,卻至少“從一個小切口詮釋了當時的中國”。

  70年前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中國?外寇入侵、國家危難、政府腐敗、民不聊生,積貧積弱的國家再遇上一場大旱,河南境內300萬人被活活餓死。受災最嚴重的河南延津等地,出現了賣兒賣女、餓殍滿地、易子而食的悲愴景象。《一九四二》讓我們對70年前中國的沉重災難有了更直觀的感知。愈是感知深刻,愈是心結難平,在一個腐朽沒落的國家,在一個食不果腹的年代,個體的生死顯得多麼卑微。

  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中國?屹立東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更加具有國際話語權。儘管這個國家依然存在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社會公平正義與百姓民生建設還有待解決的困難,但是這是一個豐衣足食、百姓能夠有尊嚴地活著的中國;這是一個健康向上、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不斷邁進的中國。

  戰亂饑饉的年代離我們漸行漸遠,但是重溫祖輩們的悲慘遭遇,感知中華民族沉重的歷史,我們能夠得到深刻的啟發。其一,感恩生活,珍惜當下。對個體來説,和自己的親人一起有尊嚴地活著,是一種幸福。珍惜現在的生活,就是要多一點信心,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過好先輩們以血和淚的代價換來的生活。

  其二,以史為鑒,奮發圖強。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今天,我們通過電影、展覽、口述、史料,感知屈辱的中國近代史,就愈發憧憬“中國夢”,就愈加深刻地明白以史為鑒、奮發圖強的迫切和必要。那些看完《一九四二》默默離開電影院的沉重面孔,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歷史共同的反思,對未來共同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説,“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個目標,也正是我們的祖輩傳遞給我們的希望和憧憬。為此,我們務必要以史為鑒、團結一心、奮發自強,努力為國家的進步、民族的尊嚴而盡心竭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