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風格,魔幻、神幻……還是幻想?

時間:2012-11-12 13:46   來源:新京報

  瑞典文學院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英文版中説,莫言“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新華社的中譯文是“他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筆者認為,把“hallucinatory realism”譯為“魔幻現實主義”似欠貼切,因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始風行于拉丁美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學流派,西班牙文原文是el realismo mgico, 已被西班牙語文學界乃至世界文學界普遍接受,英譯為magic realism,而不是其他什麼詞,是有嚴格的界定的。瑞典文學院沒有用magic realism,而用了 hallucinatory realism (相應的西班牙文為realismo alucinatorio),他們應該注意到了這兩個詞之間的差異。

  不錯,莫言的確受到過以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為代表的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深刻影響,但他並沒有就此止步,僅限于模倣。他是在植根于中國本土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從而發展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的,這已為世界文壇所公認。

  正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彼得恩隆德認為,“有人用魔幻現實主義來形容他,但我想這是對他的貶低——這並不是他從加西亞馬爾克斯那裏直接拿來的東西,而是屬於他自己的。”筆者以為,這是對莫言客觀而公正的評價。

  據此,筆者以為,瑞典文學院捨棄了magic realism(魔幻現實主義)一詞,而採用了比較生僻、在文學界也較少應用的 hallucinatory realism,是對莫言獨特的文學創作風格的充分尊重。這一文學術語,應如何漢譯?筆者以為,中國譯家也應有別於“魔幻現實主義”而將其確切譯出。

  對此,中國文學界提出了幾種譯法。

  一曰“神幻現實主義”,因為據説中國有“神幻現實主義”的傳統,《西遊記》就是“神幻現實主義”的典型代表。但筆者以為欠妥,我們不能把莫言的作品與中國古代的誌怪神魔小説等同起來。

  一曰“奇幻現實主義”,理由是當下風行全球的羅琳的奇幻小説便是個中翹楚。但筆者也不以為然,羅琳的作品雖説暢銷,與莫言孕育自中國本土的文學創作似乎不是一個路數。再説,瑞典文學院用的是hallucinatory,沒有用fantasy(奇幻的)。

  一曰“幻覺現實主義”或“幻化現實主義”,分析稱:“莫言在作品中所展示的現實是現實場景在他頭腦中折射出的幻象,是莫言面對現實的幻覺”。此見筆者也不敢茍同,因為作家雖然萌生了面對現實的幻覺,但這只是他整個創作過程中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還有構思、想像的主動行為。

  筆者以為,幻覺加想像或曰“幻想”,或許更臻全面。博爾赫斯説過:“所有的文學,在一定的時間內,都是幻想的。”按hallucinatory意為“幻覺的,幻想的”,hallucinatory realism似可譯為“幻想現實主義”,所以,授獎詞裏的那句話建議改譯為“他將幻想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未審各位方家尊意如何?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