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婚變的事沸沸颺颺地鬧了好幾天,另一位地産大亨潘石屹起初還在微博上出言調侃,昨日卻被網爆私生女已經7歲了,後雖有任志強出面辟謠,不過事件本身倒又一次應驗了“熱鬧看多了終成杯具”那句話。
從小明星到大地産商,從王石到潘石屹,王石這場婚變,儼然有發展成一場全民狂歡的趨勢。“不相信愛情了”又一次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其實王石是地産商,不是傳教士。他離個婚觸動不了多少人的愛情觀。使人們真正産生焦慮的,是這個事件令人聯想到的中國婚戀結構的解體。婚姻還要不要以愛情為前提?還要不要以從一而終為追求的目標?拋開這個事件本身的花邊與八卦,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審慎思考的問題。
曾幾何時,信奉家和萬事興的中國式婚姻是舉世公認的超穩定結構,然而,據民政部2011年公佈的數據顯示,僅當年一季度就有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手續,平均每天解體家庭5000對。截止到2011年,中國離婚率已連續遞增7年,“中國式離婚”已經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現象。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愛情”還值不值得相信,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心裏發毛的問題。
中國人所以會對婚姻和愛情喪失信心,和中國近些年來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一方面,這些年來的社會變化算得上是滄海桑田,不少人在這種變化中別説愛情,連自我的定位都迷失了。婚姻的解體對他們而言,與其説是在告別配偶,毋寧説是在告別過去的自己。而另一方面,社會各階層差距的加大,也讓不少人覺得,與其靠自己努力,不如直接與財富和權力聯姻來得更簡便些,這就是“嫁得好,少奮鬥十年”這一口號的內在邏輯。有賣自然有買,廣州近日爆出“億萬富豪十城求偶秀”,在富商們開列的條件中,從相貌、學歷到“女性的純潔之身”一應俱全,唯獨沒有感情在場。婚姻到了這個份兒上,已經不是有沒有愛情的問題了,而是有沒有廉恥可言的問題。
婚姻是什麼,無非是感情、忠貞和責任。當你把這些東西一一細化的時候,你發現它們其實都是愛情的衍生品。恩格斯説:“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其實,沒有愛情的婚姻也註定不會幸福,基於感情的婚姻自由是我們社會應當守護的底線。對於那些選擇“娶了權力”、“嫁給金錢”的人來説,“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確是他們的選擇,但要搞清楚,哭畢竟是哭,笑畢竟是笑。
王石婚變,原因究竟如何,是當事人的隱私,與公眾無關,作出什麼決定,是當事人的權利,我們更應充分尊重。公眾在這場地産大亨的“家務事”中終究只不過是圍觀者而已。但當這場事件逐漸退燒時,給公眾留下的,絕不應該僅止于“不相信愛情”那麼簡單。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不再相信愛情?什麼是婚姻中亙古不變的東西?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問的。